央广网上海5月19日消息 (记者 方永磊)“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1981年,这句家喻户晓的中国民间谚语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改编成动画短片,其传神写意、似拙实美的艺术效果将三个各具特色的小和尚深深地烙印在当时的小朋友心中,成为几代人童年中难以忘记的永恒记忆。
2014年,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以下简称“中国儿艺”)把《三个和尚》搬上舞台,在主题、形式、表演上都从当下儿童的审美角度考虑,运用肢体动作和舞蹈代替繁杂的台词,既具有东方特色,又能在世界范围产生共鸣。作为一部外向型交流剧目,该剧已演出超百场,足迹遍布五大洲。今年,中国儿艺携演出剧目《三个和尚》亮相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于今明晚两天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精彩亮相。
肢体动漫剧《三个和尚》是中华优秀传统故事与当代审美的完美结合。2014年,中国儿艺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向传统文化借故事、借思想,巧妙地把知识、故事与道理融合到一起,将《三个和尚》这个极其简单朴实却有着深刻道理的故事搬上戏剧舞台。
调皮捣蛋的“小和尚”、贪吃偷懒的“胖和尚”、酷爱经文的“瘦和尚”,剧中又加入宽容和善的“老和尚”,全剧围绕雪鬓霜鬟、抚琴诵经的“老和尚”分别与三个不谙世事的小和尚结缘的故事展开,用一个水桶将毫无定性的小和尚、贪吃懒惰的胖和尚和不思变通的瘦和尚收为门下,以身作则感化他们,让他们领悟生命的真谛,也希望通过故事的演绎让孩子们懂得团结、互助和“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
中国儿艺将《三个和尚》这一经典故事打造成了一部集武术、戏曲、现代舞以及多媒体等元素于一体的肢体动漫儿童剧,用全新的创作手法和艺术形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既让我们继承传统、认识自己,也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三个和尚》的导演毛尔南表示,给孩子的艺术作品一定得是最好的,主题绝对不能单薄,而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通常也会赢得大人的情感共鸣。
故事是老故事,呈现却是新表达。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个和尚》以简美中国风、创新多媒体、肢体讲故事,让现场的大小观众们看到了儿童戏剧表现的另外一种可能。
全剧仅用16个字来舒展剧情,整台演出只出现“阿弥陀佛”“师兄”“师傅”“来此为何”等台词,这样的几近无台词,全靠肢体动作的演出,在中国儿艺的创作中还是首次尝试,甚至整个业界亦属罕见,可谓实现了最大胆的创新。
“孩子对台词的感受不如肢体以及场面敏感和强烈,所以我们一直强调肢体语言的表现手段。” 毛尔南表示,正如中国画那种意味,靠心去体味,用台词可能反而固定住了表演,无台词让空间放开了,会有更多的留白,将更大的假定性、可能性和联想空间提供给观众。
“一部优秀的儿童剧能影响孩子的一生。经过60多年的积淀,中国儿艺在创作方向上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我们着眼于传统文化、外国经典、现实题材的创作,在每年的创作规划中都有所体现
。”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尹晓东表示,与此同时,中国儿艺通过打造“中国儿童戏剧节”“优秀剧目轮换上演制” “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等演出品牌,始终遵循“高品质、低票价、公益性”的原则,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艺术滋养。据介绍,2018年,中国儿艺又创新开展“让边疆不再遥远——优秀儿童剧走进边疆重镇”项目,计划用4年至5年时间走进边疆九省区,以优秀儿童剧润泽边疆,让边疆的孩子和大城市的孩子一样有机会欣赏高质量的舞台艺术。目前,中国儿艺已经走到广西、云南、吉林的边境地区演出50场,深受边疆老师和孩子们的欢迎。
版权所有:准提咒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