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一”、“止”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就是正法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541集 2013年12月16日讲于香港
“厌离心切,于世无求。心怀空寂,净无垢染,犹如虛空,故云‘捐志若虛空’,亦即万缘放下也。”
我们把这个“也”字换一个字,“万缘放下‘了’”,就是“捐志若虛空”。万缘放下之后,“勤行求道德”。什么是道德?念念老给我们解释:
“‘道德’者,正法名为道
。”“道”是什么?道路。这条道路通哪里?通大般涅槃,通往成佛,成佛之道。正法,哪一法是正法?你看看“正”字是什么意思?中国文字妙,外国文字没有。你看这个字的含义,上面是“一”,下面在“止”,“止”在“一”就是正法。不定什么法,只要你是一法,就是正法;你二法就不正了,三法、四法那就不必谈了,你不能成就。这个“一”、“止”就是我们常讲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就是正法。为什么?“一”就是戒律,你守住,一直下去的时候你就会得定,定就开智慧,智慧就圆满了。“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所以“一”、“止”,我得到“一”,我就止于“一”,决定是一门深入。
不仅是佛经,依儒家四书、五经行不行?行!我能把心止于一部《论语》,能不能成佛?能!决定能。只要你遵守这个方法,“止”于“一”,你天天念诵,手段是“读书千遍,其意自见”。这部《论语》,《论语》不长,能够背的大概半个小时。那么一天念多少遍?我们用时间算,一天至少念十个小时,那半个钟点可以背一部的话,就是二十遍,这叫摄心。《论语》长,摄心越短越好,所以古人讲“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为什么?越少,就越简单、越容易。你看佛就四个字,“阿弥陀佛”,六字大明咒还六个字“唵嘛呢叭咪吽”,比这个长,阿弥陀佛比那个简单,越简单越有效,越简单越不容易。不容易是什么?妄想、杂念进不去。你念一部经,妄想、杂念容易进去,念佛号不容易进去,它绵绵密密,没有空隙容纳你。古人这个方法妙绝了!得定之后,功夫继续不断,不定什么时候一下就开悟了。这一开悟,全明白了,不但佛法明白了,世间法明白了。
这是中国人读书,求的是智慧,不是知识。有智慧自然有知识;有知识,没有智慧。知识解决问题有局限性、不圆满,而且有后遗症。今天全世界学校里头所教导的全是知识,没有智慧,所以人心浮躁,他定不下来,妄念很多、杂念很多,所以表现出来的是心烦气躁。真正有学问、有道德、心地清净的老师太少了。我遇到这三个老师,在一般上比较,是比人高一等,也就是说他们的妄念少、杂念少、心地比较清净、操守好。方东美先生,他每天读书没有中断,特别喜欢《华严经》,在这上用的功夫很多。章嘉大师,他持咒,可以说大概除了睡眠之外,他是分秒不舍,金刚持,口动,没有声音,无论在什么时候你见到他,他都是这样的。确确实实给我们示现的身心世界统统放下了,我见到了。再就是李老师,李老师的心没有章嘉大师那么专、那么清净,没有!李老师的事情多,办的事业太多了,没有好的得力助手,所以不能不操心。我们在他身边想帮忙帮不上,有障缘、有人障碍,我知道,他也知道。在台中创办莲社,一切是台中人为主,董事会里面大部分全是台中人,老师虽然是董事长,得听他们大家的意思,不能违背,所以难!
这“正法”两个字,我们得认识它。如果学净土不能够一门深入,学净土,还得学《华严》、学《法华》、学唯识,学一大堆,这就不是正法了,到哪里去了?末法去了。正法是一门,“止”于“一”。中国这个文字好,你看教你的,“止”于“一”就是“道”。这个“道”通大涅槃、通成佛之道、通菩萨之道。
“得道而不失,谓为德。”
我真正明白了、我真正依教奉行了,我做到了,这就是“德”;我真的一门深入、真的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这就是“道”,“道”跟“德”你都得到了。
“‘勤行求道德’,亦即一念单提也。”
“一念单提”是禅宗的话,不许有第二个念头。
版权所有:准提咒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