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无边,其中最究竟圆满的法就是大乘佛法,而大乘佛法的超胜之处正是菩提心。
《入菩萨行论》说:“欲灭三有百般苦,及除有情众不安,欲享百种快乐者,恒常莫舍菩提心。”
大意是说,如果想消除三界六道众生的一切痛苦、获得无量的快乐,只有依靠一件事——菩提心。
又说:“以此菩提心,能尽宿恶业,能聚福德海。”菩提心可以清净宿世的恶业、积聚大海一般无边无际的福德。
所以,我们佛弟子当如《普贤行愿品》所说:“恒不忘失菩提心。”
然而,菩提心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生起的,需要具备很多因缘,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利他之心。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对于大海里的鲨鱼来说,它也有菩提心的种子,但正是由于缺乏利他之心,所以鲨鱼只能靠吞吃其他鱼类来养活自己,不仅无法展现菩提心的种子,还会在三恶道中越陷越深。
佛教的利他
其他宗教和很多世间观念也讲究利他,但与佛教的利他有三个不同:
第一,目的不同。
世间的利他之心往往会有所企图,难以彻底离开“名利”二字。
比如说,很多慈善家的捐款、老师对学生的付出、医生对病人的付出、富人对乞丐的付出等,表面上看是在利他,实际上或多或少都含有一些自利的成份。
就像放风筝一样,风筝虽然飘在高高的天空,但线还攥在自己手上。风筝就相当于世间的利他行为,手中的线就是求名求利之心。而佛教的利他之心不图任何回报,纯粹是为他人着想。
第二,范围不同。
世间的利他主要集中在亲人、朋友的小范围内,最多扩展到一些弱小的生命,比较有局限性。
而佛教利他的范围涵盖一切众生、一切时间和空间,如《普贤行愿品》所说:“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
第三,结果不同。
世间的利他能获得世间福报,如解决温饱、治愈疾病、获得今生的幸福、来世投生于善道等,仅此而已。
而佛法的利他之心能引导我们解脱轮回、成就佛果、广度众生。
因此,身为佛弟子,我们要努力把一切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以“发心正确、范围无限、结果无上”的利他之心来摄持,这样才能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
无线的念珠
一串念珠由很多颗珠子组成,但连接珠子的线只有一根,没有这根线,所有珠子就会散落一地,这串念珠当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同样,一切修行形式就像这些珠子,而利他之心就像穿珠子的线,没有了利他之心,所有形式都会失去意义。利他之心就像大乘佛法的生命一样重要,没有利他之心,大乘佛法将不复存在。
学佛是一种内心的教育,外在的修行形式只是教育的助缘,利他之心才是修行本身、是学佛的核心!失去了利他之心,一切修行形式就都失去了意义,就像鲜花失去了水分、念珠失去了线绳、人失去了生命。
我们应该常常反省自己,如果发现自己依然沉迷于修行形式,就要从当下开始改变。
每天早上,在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就要像发射火箭一样把利他之心发射出去,让她在高空翱翔;当我们为工作、家庭而奔波忙碌时,感觉利他之心的火箭有些失去动力、开始下落了,就要赶紧再点燃一节推动器,让她继续上升,直奔成佛的目标;在晚上入睡前也不要松懈,要点燃这天的最后一节推动器,然后安然入梦。
保持利他之心不能好高骛远,要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力去利他。哪怕给一条流浪狗喂一口食物,或把路边的一个空瓶子扔进垃圾桶,这都是在利他。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次第很重要。我们首先要踏踏实实做一个好人,先利益自己的家庭,再去利益国家和社会,最后再利益天下众生。如果我们颠倒了次第,自己连人都没有做好,却想去“治国、平天下”,想去利益众生,这有可能吗?
版权所有:准提咒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