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大师的时代是在明末清初,他是我们莲宗的九祖,也是整个中国佛教史上非常杰出的一位祖师。他有一个字号就叫做;西有,西方确实真的有,取这个寓意。
蕅益大师是非常有名的大祖师大德,肯定有好多追随者,他们问话的时候总是说:善知识,应该怎么样修行?包括现在大家也都是在提问应该怎么用功,怎么修行,怎么能够早日得道,等等诸如此类。
;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此事只问心,不必问知识也。知识亦劝淡世情轻活计,专求出要耳。天平一头低,一头必昂。
这段话是蕅祖给一个叫朗然的出家人的开示。老人家真总是一针见血,将我们修行不得力的问题,斩钉截铁地棒喝出来。
所以这段话一开始就说:;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就是说我们的出离心不够。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号称说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时常心里又无端地控制不住地在暗恋娑婆。
世间的这个情包括什么呢?一个是对财色名食睡的一种贪爱;一个是我们对于这个世间种种的分别、人情世故、你来我往,就是爱见嘛。所以为什么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呢?由于在世情里边淡不下来,在不断地在人我是非的漩涡中向外攀缘。每天只要眼一睁、或临睡前,都是在思索世间的事。
我这段时间确实也在反省自己,就包括所谓的弘法利生,虽然要认认真真去做,可是还要把它看破、放下,因为依然是娑婆世界的事。这也是修行上一个高一点的甚深见地吧。
如果你淡了一分,在世间能够放得下一分,那么必然在佛法上就能得力一分。我们现在没有到无生法忍乃至诸佛菩萨的境地的时候,世间法就是世间法,出世间法就是出世间法,各位同修一定要有这个概念。
我们有时候以大乘行人自诩,会觉得世间就是出世间,度众生才能大家成佛嘛!但是对于我们净业行人来讲,它的修法不能够混淆的,愿的核心就是要厌离娑婆,首先一定要从厌离娑婆开始入手,这边淡了,那边才能浓。
所以娑婆的在乎度、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才能稳当一分。大家仔细悟,这是最平铺直叙的法言法义,可是就点到我们心里,每个人基本上都在这上面出错,够不着。
想起以前有一个祖师说,你要问临终的时候能不能成功地超越凡圣、染净的跨越,你能不能自在地走,就要看平常在事情中,你的心能不能够自在地进出不在乎,还是粘着出不来放不下。
所以这里蕅益大师虽然说的话很柔软,其实答得也不客气,;此事只问心,不必问知识也。此事只要问你自己的心就可以了,你不要说好像我是善知识、有名的大德,你来问我怎么做。人人扪心,是非皆知。
;知识亦劝淡世情,轻活计。你问一千请一万的法,无非还是让你有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就往这儿修就可以了。
特别是净业行人,真是千言万语化为一句话,;愿生西方净土中。你就往这条道上会,真正实实在在地往这上面走,心往这儿贴,就不会出错的。所以;专修出要耳。
最后这个比喻,我说真的是祖师级别的人呀,确确实实让我们一点就开,他老人家说好比天平一样,;天平一头低,一头必昂。 这头低的话,那边肯定就上去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情淡、道情浓,道情淡、人情浓。
蕅益大师有句话;宁将老僧堕地狱,不做人间应酬僧。他的一生可以说不入俗流,不显俗气。
五欲红尘中的人世间,心要尽量的往下冷。我们的修行见地没有祖师们讲的这样的话,越是事情多那我们肯定就越是乱,越事情少才能越净。其实真正修到高处的时候,是越境界广他的心越净,缘境越广他的心反而越净,这就是正确的反比例
。而我们现在虽然说自己开始修行了,但依然就是世情浓法情淡。想想我们自己,总说自己业障重、烦恼重,用功用不上去,修行修不起来。有时候找个善知识聊聊,相互策发提携这是对的,闻思修嘛,要如理如法地来闻法。可是修行的事,真正所谓的问题其实就出在这儿,我们要扪心自问,这个问谁都不知,只有自己知道。一个世情一个佛法,看你的取舍抉择。
版权所有:准提咒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