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宣讲于2016年12月3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是莲师法会的第三天,继续为大家讲解《噶当教言》,此是阿底峡尊者为拉拉嘛益希沃等信众讲的教言。上次讲了六条,今天讲第七条等。
第七,世间的琐事何时才能了,所以要统统放下。
在世间,总会有很懊恼、很烦心的事,一个接一个。没放下之前都有事,都会有问题,任何时候都会有。除非放下了,就没有事了,当下就圆满了,一切都圆满了。
我们很渴望能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能处理现在遇到的事情,最好能一了百了,一切都好了,然后再也没有事了。不是这样的,如果你没有放下,就算目前遇到的问题解决了,遇到的事情处理了,紧接着还会有事,不断地出现,随波逐流。只有放下了,就没事、没问题了。
放下指放下指心态,内心清净,当下一切就圆满了。有事、有问题也没什么,都会过去的。若你不去执着、不太在意,它是不会影响你的,也不会给你带来痛苦的。
帝洛巴给那若巴讲:这些显现不会束缚你,执着才是真正的束缚。我们总是执着,所以束缚了自己。一执着就成了问题了,一执着就成了事了;如果不执著,它不是事,不是问题,一切都是因缘和合,都是缘来缘去、缘聚缘散,这就是事实。
关键之处是心态要放下,怎样才能放下呢?只有看破才能放下。首先我们要具有智慧。智慧指了知诸法的究竟实相,证悟宇宙人生的真理。
那什么才是诸法究竟的实相?什么才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呢?就是佛法所讲的因果、轮回、缘起、无常等道理。缘起就是因缘和合,诸法在相上都是无常的,刹那变化的。我们把这些道理研究透了、领悟透了,就有智慧了。
佛讲的无我、空性、大光明、大圆满,都是在体上讲的,若把这些道理全部弄明白了,真正搞清楚了,就是智慧。
拥有以上这些智慧,叫做看破。把世间清净或不清净的所有现象都看透了、看明白了,心态自然就放下了、平静了。所以放下心态首先要明理,让自己产生智慧。我们要通过闻思修,把这些道理弄明白、搞清楚,彻底悟透。否则,总会有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永远没有办法摆脱它、远离它。我们都有想远离它、摆脱它的心或想法,但这是异想天开的。
之前讲过,正因为我们都有业的束缚和牵引,都是不自由的,所以,没有办法左右自己的命运。虽然,我们特别想掌握、左右自己的命运,在很多时候我们也渴望心想事成,但这是不可能的。只有超脱轮回了,才能摆脱业力的束缚,才不会被业力牵引,才会获得解脱。那时,我们才可以真正掌握和主宰自己的命运,之前是没有办法的。
许多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为自己的人生做好了规划,但这一切都很难实现。也有一部分人看似很成功、很如意,可能是运气好,也可能是因缘到了,但这一切都是暂时的、无常的。若真正想掌握并主宰自己的命运,只有超脱轮回才会实现。
那么轮回是怎样产生的呢?因为有业——善业、恶业。业由烦恼产生,烦恼由我执产生。所以,根是我执。怎样才能超脱轮回呢?把我执断掉了才会消除烦恼,消除了烦恼才会停止造业,不再造业就结束了轮回,此谓超脱轮回。这也是要依靠智慧的,具有证悟无我、空性的智慧就可铲除我执,铲除我执才可以消除业,没有业就不会产生轮回。
还有一点,我们的心经常是散乱的,打妄想、起分别,杂念此起彼伏,烦恼即刻随之产生。怎样才能不打妄念,不起分别呢?要回归自性。
当你回归自性的时候,就不会再打妄想、起分别念了。什么叫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见到了自性。也就是现见了诸法的究竟实相,见到了心之自性——本面。你真正认识了本面,能自然安住,这就是回归自性。
回归自性了,才能停止妄想和分别念。之前在相续中会不断地产生分别念,不打妄念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心灵一直处于迷惘、散乱的状态,不可能感受真正的、永恒的快乐。所以要想真正获得心灵的自在或恒常的快乐,就要回归自性。
根据今天讲的内容,大家都要观察自己,自己是否有很多理想和追求?是否渴望摆脱烦恼和痛苦?但是,若没有佛法,不精进学修,此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在世间混得再好,即使再有钱、再有权、再有名气、再有势力、再有学问、再有福报,也是不可能解脱的。
第八,无论昼夜都要将善根做回向,并要恒时守护自心。
禁止心散乱,不让心起恶念,昼夜都要将善根做回向。之前也曾讲过三个殊胜——前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后行回向殊胜。此三殊胜至关重要,此处所讲的回向是后行回向殊胜。若不回向,功德就不会圆满,并且难以存留,善根的果报很快会穷尽。所以只有回向才可令功德圆满,才可保存善根,才能让福德或功德持续地增长,直至菩提
。今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讲回向的重要性。回向的功德巨大,回向的意义不可思议。原因如下:
第一,把我们的善根福德做回向,是一种分享精神,这本身就是一种殊胜的布施。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对一个智者来说,自已的善根和福德是最珍贵的。善根和福德第一,生命第二,财富第三,并且,我们都是大乘修行者,回向给一切众生,众生无量,所以善根无量,福德也无量。因此,回向的意义重大,功德也非常大。
第二,回向可以对治我执和我所执。若善根和福德不做回向,不回向给众生,我们会把它变成我所执——“我的善根,我的福德”的对境。有我执就有我所执,继而会对我们的心灵产生障碍,使我们无法产生智慧,因此过患很大。
执着自己,此为我执;执着我的房子、我的车子、我的家人、我的孩子、我的善根、我的福德……这一切成为了我所执的对境,由它产生了我所执,这是要断掉的。所以要放下,也就是回向给众生。“我没有善根,我没有福德,已经给众生了,已经给他人了。”这样可以直接对治我所执,间接对治我执。所以说回向的功德及意义极其重大。
我们还可以这样思维:以功德回向众生,其本身就是一种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即利他菩提心。另外,还有一种是站在三轮体空的角度做的回向,这是一种空性见地,属于胜义谛菩提心。如此,你的善根及福德具有了菩提心的摄持,即你的善根、福德没有离开菩提心,你的心就是菩提心。
第一种是世俗菩提心,第二种是胜义菩提心,都是菩提心。所做的善根,所积累的福德没有离开菩提心,内心保持此清净的发心和心态,就可成为菩提果的因——具有世俗菩提心的摄持,可以成为菩提果间接的因;有胜义菩提心的摄持,可以成为菩提果直接的因,无一不是菩提果之因。因为有菩提心的摄持,有般若波罗蜜多的摄持。
如《心经》所述: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都是以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换句话说,就是以菩提心而成佛的。若善根和福德没有菩提心的摄持,就无法成为菩提果和解脱的因。因此,无论昼夜都要将善根做回向,这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回向的次数越多越好,做完任何善事和功德之后都做回向,如此你的功德就圆满了。以上所述,从不同角度来阐述回向的重要性。
第九,若无窍诀而修持,那么,一切皆听从上师即可。
依教奉行,听从上师的教言,这是至关重要的。不听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不听上师教言的弟子不是好弟子。学佛修行必然有窍诀,窍诀非常重要。之前也讲过,若自己随便学一学、修一修,没有得到上师的指导,没有得到窍诀,是难以成功的。完全听从上师之言就可以了,自己不要做太多的分别和观察,否则会受影响,会变得越来越迷茫。
未现实相之前要紧密跟随依止上师。现量见到了诸法的究竟实相之后,就会有判断和取舍的能力,拥有了一点点的自立。之前你就像几岁的孩子一样,不能离开母亲,否则很危险。同样的道理,在你没有现量见到诸法的究竟实相之前,不能离开上师,要时刻依止上师,这样才不会退失道心,不会失去信心。
即使你的相续中已经产生了智慧,已经现量见到了诸法的究竟实相,但没有成佛之前还要继续祈祷上师,在禅宗里这称为“保任”,也可以说你还要用心去经营它。这个过程中也不能离开上师的加持,要一心祈祷上师,这样一来,你的觉性,你内在的灵感会越来越增长,直至圆满,究竟成佛。
在没成佛之前要一心祈祷上师,如此,自己的相续中自然会产生智慧。一心祈祷上师,内心的觉性自然会显现。听从上师、依止上师、祈祷上师,这点很重要。上师对自己最有恩德,自己对上师最有信心,祈祷上师、依止上师,听从上师的教言就OK了。所有具德的上师都是一体的,这样做相当于听从一切具德上师的教言,依止、祈祷一切具德上师。修行的成就靠一心、靠诚心,如果没有这两个条件,不会有成就,不可能获得任何悉地。
第十,以恭敬心修持,无需太久即可成佛。
以恭敬心修持,时间不必太长就可以成佛。何谓恭敬心?就是佛法所讲的三种信心:清净信心、欲乐信心、不退转信心。内心非常喜欢这些无漏的功德,并且喜欢具有这些无漏功德的菩萨、成就者,此为清净信心。只有具备清净信心,对这些无漏的功德具有欢喜心,你才会亲近具德的上师善知识。
我们现在为何不精进?也不亲近上师善知识?即使亲近上师也是偶尔的——偶尔来听听,偶尔来看看。这是信心不足,是对这些无漏的功德没有产生真正的欢喜心。若是特别喜欢,你肯定会精进、会追求、会求助。我们特别喜欢人民币,喜欢美元,然后拼命地、不择手段地去赚钱。同样的道理,欢喜心,归根结底来说就是喜欢。若是喜欢具有这些无漏功德的上师善知识,自然就会去亲近,正如你喜欢一个人时,会不择手段、想尽一切办法地去接近他一样。
第二种信心是欲乐信心,指自己也想得到这些功德,也想成为具有无漏功德的上师、善知识这样的人。有了欲乐信心之后,才会精进,才会不顾一切的去学修。
欲乐信心意指,自己想成为上师、善知识那样具有无漏功德的人。因此你一定会去追求这些,一定会精进,所以欲乐信心很重要。再者不退转信心,意指相信自己可以成佛,可以成为上师这样的善知识,可以具有这些无漏的功德,内心有这种本能欲求(我们都有如来藏),这就是佛性,就是如来藏。对此深信不疑,称为不退转信心。有这样的信心一定会勇猛精进,一定会持之以恒,直至成佛,终至功德圆满。此三种信心都非常重要。
信心极其重要,《华严经》中云:“信心微小诸众生,难知菩提微妙法。”没有信心的人不可能成就,此处讲的“信心微小诸众生”,这类人“难知菩提微妙法”,难以获得菩提果,难以懂得真正的佛法。此处所讲的是信心。
第十一,一心修佛法,衣食会随之而来。
意指一心一意精进学修佛法,衣食等世间的福报自然会有。很多人会产生疑惑:我整日念佛、打坐就可以有吃的穿的,一切会垂手而得?并非这个意思。精进修持佛法,不是整天在房间里念佛、打坐。而是要去积累善根、福德、功德,这样福报自然就来了。
佛讲善恶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意指善恶因果不会虚假,是早晚的事。我们不断地积累善根,就会有善报,福报自然就来了。需要为这些操心吗?根本不需要。这是不可思议的。可以说,天上会掉馅饼的。但是你什么也不做,只在那里等着“掉馅饼”是不行的,你要争取、要努力,这样才会真正“掉馅饼”。
什么是学佛修行?只要依靠智慧待人接物,一切障碍都会消失,一切助缘自然就有了。有智慧就会扫除障碍,障碍消失了一切助缘就出现了,这是相辅相成的。还有,当你的福慧圆满了,就能自觉觉他、自度度他,一切当下就会圆满。
我经常跟大家讲:好好发菩提心,好好修行,好好学佛,好好积累善根,如同点火之后,即使不求灰,灰也自然就有。若不点火,灰是不会有的。
如今许多人不点火只求灰,虽然灰无价值,但你连这个也得不到。有些人一事无成,一无所有,活该!你求的是灰,但不点火能得到灰吗?有智慧的人只点火不求灰,灰却自然有了。那些大德高僧所求的并非是世间的福报,但福报自然就有了,名气也有了……一切具足了,躲也躲不开。
我们有句法语说:只要精进学修佛法,世间的福报自然而然会成办。此教言非常重要,对我们来说也非常珍贵,并且非常有针对性。
享受世间的福报如同饮盐水,永无满足之时。若为了解渴而饮盐水,非但不能解除干渴,还会越喝越渴。世间的福报即是如此,越有越想得到更多。人的贪心和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应当学会知足。
我们经常说知足常乐,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它有很多含义。
第一,知足。真正看破放下之后,才会有知足感。知足是最大的福报。即使钱再多,若内心没有满足感,你依旧是个穷人,依然一无所有。如果你内心有满足感,就是最富有的人。
知足乃是大福报。帝释王的势力和福报虽然很大,但是他并没有知足之福报。因为他不知足,因此也得不到这个福报。
知足这种福报除了学佛修行人,除了一些大成就者,除了这些菩萨,谁都不具备,也得不到。
知足是指无论何时何地,都感到足够了、很好了、圆满了。知足并不是必须要吃坏的、穿破的、生活贫寒不堪,而是内心的安然与淡定。有多大福报享受多大福报,该有的总会有,不该有的不会有;属于你的必定是你的,不属于你的永远不会是你的。深信此道理,真正能做到放下,此谓知足。
第二,常乐。知足的人才会有恒常、真正的快乐。我们所得到的快乐往往都是暂时的、无常的,实际上是一种痛苦。所以知足很重要。具有智慧才能做到知足,现在很多人只会说不会做,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要听从上师善知识的教言,如理如法地闻思修行。
第三,内心知足,当下就会获证圆满。我们曾经讲过,功德与福德是本具的,真正知足了,内心真正放下了,本具的福德和功德自然会现前,当下的此时此刻就圆满了。
但是很多人都不理解何谓知足,以为知足就是吃的差,穿的破,条件恶劣等等。其实,知足是有多大的福报就享受多大的福报。有这个福报你可以住别墅,没有这个福报你就住楼房,若连此福报都没有,你就住平房,或者条件再差,你就住山洞。住别墅和住山洞,内心都一样,都觉得好,这才叫知足,这是一种平等的心态。
第四,要放下贡高傲慢之心,时刻保持低调。其一,贡高傲慢导致自己无法看到对方的功德,因此就无法得到这些功德,当然也无法增长功德。其二,无法改正你的错误,如果你有贡高傲慢之心,就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也永远无法改掉这些错误,贡高傲慢会增强我执我慢。其实没有什么可贡高傲慢的,一个凡夫,即使再有功德,若跟菩萨相比,仍然一无是处。凡夫是愚痴颠倒的,烦恼无穷,痛苦无尽,这样一个可怜的众生,有什么可贡高傲慢的呢。
如今社会上有很多贡高傲慢之人,有一点点学问就自命不凡,学问多又怎样?徒增分别念而已;有一点点容貌就目空一切,岂不知,即使长得再美,充其量还是个不净袋而已!有些人有钱有势就盛气凌人,其实只是金钱的奴隶,财富的奴隶,只会跟着它转,自己什么也不是;有些人觉得自己是出家人,这也没什么。你身出家了心还没出家,也没什么可贡高傲慢的。
凡夫跟菩萨相比没什么可贡高傲慢的,菩萨跟佛相比没什么可贡高傲慢的,因为,菩萨相较于佛也是天地之别。
佛是不会贡高傲慢的,佛也没什么可贡高傲慢的,因为一切父母众生都在六道里轮回,遭受着不同的痛苦,若是真有本事就把他们都救出来,把整个轮回掏空,但佛也没有这个能力。所以佛也没什么可贡高傲慢的,如此说来,所有的人,都没有可贡高傲慢的。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美名远扬众人敬,亦或财如多闻子,然见世福无实意,毫无傲慢佛子行。”
“美名远扬众人敬”:意为名气远扬,众所周知,得到众人崇拜恭敬,如同当今社会大众崇拜明星一样。
“亦或财如多闻子”:意指所拥有的财富犹如多闻天子。天人具有大福报,财富极其圆满。但是多闻天子的财富更是异常富足。
“然见世福无实意,”假使你的财富堪比多闻天子,也无有什么真实意义,一切都是无常的、虚假的。
“毫无傲慢佛子行”,如此想来,便也丝毫没有什么可傲慢的。所以要断除傲慢心,切勿贡高傲慢,傲慢的铁球上不沾功德水。
第八:所谓的“福报”等等繁杂之事,皆是修行的障碍,应当放下!恭敬供养即是魔的绳索,应该像避开道路上的石头一般,立刻远离。
“远离”指心要远离这些所谓的“福报”。因为一旦心执着了,就难以把握了,就容易贡高傲慢了。
刚才讲了贡高傲慢的过患,若众人都恭敬供养,有了一点世间的福报,就容易贡高傲慢,这样过失非常大,你可能会犯严重的错误。若是你内心放不下,百般执着,贪得无厌,终会给自己带来灾难,甚至会家破人亡。
近年来,社会上许多权重高官及富商巨贾不都进监狱了吗?更有甚者还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无不是贪心造成的,贪得无厌的人往往如此下场。
尤其是我们这些出家人,特别贪恋他人恭敬供养,这都是魔的绳索,紧紧地束缚了我们,这样做容易失去方向。所以这些都要放下。做人也好,学佛也好,应该有原则、有底线。贪恋恭敬供养,最终会失去方向或犯错误。那时,世出世间的一切功德将全部消失殆尽。
所以,以上所讲的这些要避开,若已经有了也不要执着。否则会变成修行的障碍。若是本没有福报,却刻意追求这些,也会变成修行的障碍。只要修行好了,一切福报自然会来。
但是如今有些人,尤其是某些居士,刻意追求世间的福报,这种人最容易出事,容易堕落。所以不要特意追求世间的福报,更不要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这上面。要坚信刚才所讲,只要如理如法地精进学修佛法,世间的福报会自然而来。
第十二,名声与赞叹是最大的诱惑,犹如口中之痰,要统统弃绝。
名声有何用?当今社会上有一些所谓的明星,正是因为名声很大,所以不自在,常常遭到陷害。而这些灾难、痛苦,都是由名声造成的,所以名声并不是什么好东西。
世人特别渴望赞誉之辞,但赞叹只不过是一句话,一种语气,又有什么意义呢?若自己没有功德,即便别人赞叹也无用,并非是真实的。别人高兴的时候赞叹你,不高兴的时候诽谤你,这都是虚假的。我们应以善恶因果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以上师三宝做为见证者,自己问心无愧就行了。
别人或赞叹或诽谤,或亲近或远离,对你好或不好,跟你都没有任何关系。若是自己有定力,若真正做到了自己,他人自然会恭敬你、追随你,获得这些不必依靠争取,而是自然就会来的。
第十三,即便幸福、快乐、亲友三项都具备了,这也是暂时的,所以应当抛到脑后。
如今社会上也有这样的人,生活安稳如意。所谓的幸福也有了,快乐也有了,亲友也有了,似乎一切都很美满。但这也只是暂时的,如同夏天的彩虹一般,很快就会消失。所以不要去执着这些。
比如说亲友,当我们真正要离开这个世界时,真正遇到死亡的大问题时,他们也无法为你做什么,根本不能利益我们。所以亲友也没有什么可执着的,都是暂时的。
社会上的很多人,尤其是学佛的人,有些暂时看并没有什么不如意,家庭很好,自己也很快乐幸福,因此拒绝精进学修佛法。要知道,这些如意之事很快就会过去,都离不开无常的本性,很快会全部消失,之后就会面临痛苦,面临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所以不要太执着、太在意这些,应该抛到脑后,精进地学修佛法,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将来我们真正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唯一能利益我们的只有佛法。所以大家一定要精进地学修佛法,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华智仁波切讲:
傲慢者没有满意的时候,
嫉妒者没有欢喜的时候,
贪心者没有知足的时候,
嗔心者没有和谐的时候,
吝啬者没有满足的时候,
愚痴者没有成就的时候,
迷乱者没有安乐的时候。
这是华智仁波切的窍诀。我们就以华智仁波切的殊胜窍诀作为今天的结束语。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版权所有:准提咒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