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阿含·思经》里佛道:“若有故作业,我说彼必受其报;或现世报,或后世报。若不故作业,我说此不必受报。于中身故作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口有四业,意有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
佛说的故作业,是指有意图的去造作业,造恶业必得苦报。这里所指的身三恶业是杀生、偷盗(不与取) 、与邪淫;口四恶业是妄语(虚诳语)、两舌(离间语)、恶口(粗恶语)、绮语(杂秽语);意三恶业是贪欲、嗔恚和痴(邪见) ;加起来是十恶业。犯这些恶业是不为人群社会所接受的。还有酗酒及服食麻醉品等也是恶业。为了追求快乐,人总是追随自己的欲念,于是以身、口、意造作种种恶业。
杀生是对一切有生命的乃至昆虫,无有慈悲,常念杀害,手常血腥,悭贪吝惜以种种方法,捶、斩、烫、毒,令其命断。
杀业须具备下面五个条件:(1)有杀害的意念,(2)对方为有情众生,(3)知道他是有情众生,(4)杀害的行为,(5)造成对方死亡。
不与取是对他人的财物,于聚落或空地,物主没有给予,而去盗取。
盗业须具备下面五个条件:(1)有偷盗的意念,(2)他人的财物,(3)知道是他人的财物,(4)偷盗的行为,(5)占据他人的财物。
邪淫是对有父,有母,有兄弟姊妹,有亲属,有守护人,有夫,乃至与有华鬘饰的女人有淫欲的行为。
邪淫业须具备下面四个条件:(1)以为邪淫是一种享受,(2)起淫念,(3)造邪淫的行为,(4)得到淫欲的满足。
妄语(虚诳语)是指在公众场合,做官为民,在亲属之中,在团体里面,或作证人时说不诚实的话,不见而说见,见而说不见,不闻而说闻,闻而说不闻,不知而说知,知而说不知;为自己,或为他人,或为了财利,知而妄语而不肯坦白舍离。
妄语业须具备下面四个条件:(1)已知不是真实,(2)有欺骗的意念,(3)以言语欺骗的行为,(4)完成欺骗的事实。
两舌(离间语)是为了使和穆者乖离,把这边听闻的传向那边,把那边听闻的传向这边,两处破坏,使和合的分离于结党,分离后心中欢喜。
两舌业须具备下面的四个条件:(1)被离间的对象是人,(2)有离间的意念,(3)以言语离间的行为,(4)完成离间的事实。
恶口(粗恶语)是说刚强,粗暴,粗俗,恶心的语言,被多人所厌恶,不可爱,不适意,使人心不得定。
恶口业须具备下面的三个条件:(1)有嗔恚的意念,(2)被伤害的对象是人,(3)诋毁或漠视事实。
绮语(杂秽语)是说非时语,不实语,无义语,非法语,不思语,无价值语。
绮语业须具备下面两个条件:(1)以语言造作,(2)内容无聊或不着边际。
贪欲是遇到别人的财物,心中不舍离于贪念而欲得到它。
贪业须具备下面两个条件:(1)他人的财物,(2)有占有的意念。
嗔恚是对众生有嗔心,弊恶心,心想应如何捆缚,鞭打,摧伏,杀害,使其难以存在。
嗔业须具备两个条件:(1)对方是有情众生,(2)有伤害的意念。
邪见是颠倒见,比如这么说:无善心,无布施,无福德,无善行,无恶行,无善恶业之果报,无信,无此世,无他世,无父母,世间无众生,世上无阿罗汉,无圣者,无向圣道者,也无自作证,生已尽,梵行立的觉者。
痴业须具备下面的两个条件:(1)以邪见看待一切事物,(2)以错误的观念理解一切事物。
明白造恶业的情况或条件,我们才知犯戒或不犯戒。一个修行人若在事后觉得心不安乐的话,多半是跟犯戒有关。这是捡讨有没有犯戒的最简单指标。
应知犯戒的果报
在《 中阿含》《分别大业经》里,世尊曾就众人因为愚痴,执着于所见的情形,以四种情况详加分析业力:
(1)恶作恶受—在此处造恶业的人,若是杀生者,偷盗者 ---- 乃至邪见者,在他们身坏命终之后,生于苦处,恶趣,险难处或地狱里。其恶报可在现世,当来世或后世。若在死时持有邪见,因为这邪见,而生在苦处,恶趣,险难处或地狱里。
(2)恶作善受—在此处造恶业的人,若是杀生者,偷盗者----- 乃至邪见者,在他们身坏命终之后,生于善趣,天界。其善报(往昔善业)可在现世,当来世或后世。若在死时持有正见,因为这正见,而生在善趣,天界。
(3)善作善受—在此处行善的人,若是离杀生者,离偷盗者----乃至正见者,在他们身坏终命之后,生于善趣,天界。其善报可在现世,当来世或后世。若在死时持有正见,因为这正见,而生在善趣,天界。所以临终的一念影向下一生的趣处。
(4)善作恶受—在此处行善的人,若是离杀生者,离偷盗者……乃至正见者,在他们身坏命终之后,生于苦处,恶趣,险难处或地狱。其恶报(往昔恶业)可在现世,当来世或后世。若在死时持有邪见,因为这邪见,而生在苦处,恶趣,险难处或地狱。这也是因为临终的一念决定了下一生的趣处。由此可见人死时的见或念决定他的下一世生趣。
罪大恶极的人会造极恶业,这是五无间业或五逆业(ānatariya-kamma):(1)杀父、(2)杀母、(3)杀阿罗汉、(4)出佛身血、(5)破和合僧。前三者都是杀生,这些杀生的对象都是人伦所不允许的。第四是恶意伤害,因为对象是佛,所以恶业极重。最后是口意的恶业,因为对象是精进修行的僧团,所以也是重的恶业。这些恶业的果报是堕到无间地狱里长久受苦。而无论是自作、教他作、或随喜作(赞同欢喜他人所作) ,都要承担果报。
要是一个人不能明了杀生是坏事,是造恶业,那只要想一想,若是你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你会如何做呢
?你会恐惧而想要逃命,既然你本身这样爱惜自身,那又怎么能够去伤害他人呢?在《南传法句经》刀杖品里佛言:“众生畏刑罚,众生皆畏死,以已推及人,不杀不教杀。众生畏刑罚,众生皆爱命,以已推及人,不杀不教杀。”其它如偷盗、邪淫、妄语、恶口、绮语、两舌、贪、嗔、痴等亦以同理来理解。因此守戒需从自身的处境来想一下,若别人对我做这样的事,我会如何想呢?所以孔子说:“己所勿欲,勿施于人”。每做一事,若侵犯到他人时,先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才做,不要鲁莽。
在家众五戒或八戒里的不饮酒戒,是指酒醉后所产生意念失控而造十不善业;佛在《中阿含。善生经》里说道:“居士子!若人饮酒放逸者,当知有六灾患:一者现财物失,二者多有疾患,三者增诸斗诤,四者隐藏发露(把秘密说出来),五者不称不护(人不称赞不爱护),六者灭慧生痴。居士子!人饮酒放逸者,不经营作事,作事不营,则功业不成;未得财物,则不能得;本有财物,便转消耗。”这是饮酒的过患,它实无利益。
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里记载:“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在《涅盘经》中佛言:“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无追悔。”
这里可以举几个例子;提婆达多谤佛,破坏并分裂僧团,从山上推大石要击死佛陀,碎石击中佛足,佛足因而出血。他死后,佛告诉阿难(Ananda)说提婆达多的善业已经耗尽,没有剩一丝毫的善业,死后直栽下去无间地狱里。
另一个是比丘拘迦利耶,他在佛前诽谤舍利弗和目犍连有邪念,佛三劝都无效后,他当晚身发毒疹,死后堕落到最低的大红莲地狱里去。
还有一个是富翁都提在生前是一个拜火教徒,不信三宝,祭拜鬼神,又悭贪不施,他死时的最后一念是挂念着床下他忘了告诉儿子摩纳的钱财,死后他投生为一只狗,这狗因为业的缘故,回到他儿子的家为他看门。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啊。
有一个例子是目犍连在走下灵鹫山去托钵途中,见到一具尸骸饿鬼在空中飞行,后边有雕、乌鸦、老鹰追着,啄它的背,咬啐它的骨,它痛苦不堪的大声哀号。佛说他生前是一个屠牛夫。
恶业也称黑业,义为以黑暗污染之心造业;有时也称为非福业(带来祸害)。故此在《杂阿含》七九一经中佛言道:“何等为邪?谓地狱、畜生、饿鬼。何等为邪道?谓杀、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恚、邪见。”
佛陀在世时,以他的天眼通,可以知道众生的过去世和未来世,以及不同众生所受的不同果报(业异熟)的因缘。连贯三世的因缘,说明了前因感招后果,业力的作用。轮回乃是众生造作诸种善恶业产生的现象。众生在无始以来的生命流里,不论是存在于三界的那一个界里,以及欲界的任何一个道中,有情的生命,不论有色无色,不同的相貌,不同的生命与受用,完全是基于各个众生所带来的种种不同的业而有差别。因此这些众生的生命的延续,就是业的因果关系的延续。我们为了各自的快乐,都应该谨慎考虑我们日常所造的许多不同的身、口、意业。
这是指能带来可爱(乐及不苦不乐)异熟果报(福业)的身语意业。详细分法与上述的十恶业同。身三善业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四善业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以及意三善业是不贪,不嗔,不痴。详细内容可以参考在《大正藏》卷十五的《十善业道经》。经里佛言:“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当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
持戒的功德
是以我们应当持戒。在《长阿含。游行经》里佛言:“凡人持戒,有五功德,何谓为五?:一者诸有所求,辄得如愿。二者所有财产,增益无损。三者所往之处,众人敬爱。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
守持十善业的功德在《十善业道经》中有详细的解说:
若离杀生,成就十离恼法:一于众生普施无畏,二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嗔恚,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六非人常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
若离偷盗,得十可保信法:一资财盈集,王贼水火及忌妒人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身)、力(体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
若离邪淫,得四智(者)所赞法: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吵) 掉(悔) ,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
若离妄语,得八天所赞法: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
若离两舌,得五不可坏法: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
若离恶口,得成就八种净业:一言不乖度(无理),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
若离绮语,得成就三种决定: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
若离贪欲,得成就五种自在:一三业(身语意业) 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超过原本的)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
若离嗔恚,得八种喜悦心法: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无诤)故速生梵世(梵天)。
若离邪见,得成就十功德法: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唯归依佛,非余天等(不归依天神) ,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
恶业的果报会令人心寒,故为人要常思惟上面佛说的种种善业功德,训练自己的心,避免造恶,并增强对三宝的信心,为自为他,都将功德无量。
从上述的十善恶业的道理,应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闻法的人,应深切思省因果业报之理,并以它来引导自己的身语意的行为。佛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是处世待人的准则。人生寿命不长,几十年一幌眼就过了,临终时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是千真万确的,我们凡夫没有佛的一切智,不能见到因果业报的运作,也不能看到来世,倘若有个‘信’字,相信佛的话,那就会照佛所说的话去做。唯有那些邪见者,不信因果,不信来世,不信三宝,只信自己愚痴的想法,谤佛违法,罪业深重,轮回何其长。一旦堕落到恶道时,若要再得人身,犹如盲龟百年浮上水面一次,在茫茫大海中要遇一块飘浮有孔的木一样困难。
所以要奉行十善,坚持守戒,以成办一切功德利益。如《大智度论》中说:“若求大利,当坚持戒,如惜重宝,如护身命,以戒是一切善法住处。”持戒并能依此修定生慧,乃至涅盘。故《法句经》中说:“戒具成就,行无放逸,定意度脱,长离魔道。”
又《法句经》中说:“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因此对于小恶都要存有戒心,不要以为是小恶业而认为不重要,就轻视了它们。但也不要轻看小善,大善也从小善开始,我们更要多修善积福。
法增比丘,台北
佛陀中道
版权所有:准提咒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