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咒感应网

学习宗风(二)

发布时间:2024-09-25 05:02:11作者:准提咒感应网

学习宗风(二)2010年5月17日慧净上人于佛林寺为女众开示

净宗法师

上人很关心佛林寺的情形,也很关心住众们在法义以及各个方面的学习状况,所以特地过来看看大家。

佛林寺虽然是弘愿寺的下院,但和弘愿寺也有些距离。弘愿寺那边事情比较忙、较多,也有建设的任务。佛林寺则可以 说象是一个特区,自己管理自己,当家师、执事,常住众都很尽心尽职,所以来到佛林寺,感觉很好,很清净,各方面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道场。当然,佛林寺在环 境的客观条件上还有一些困难要克服,目前还要自己汲水、发电,在这里维持也不太容易

。不过大家都是为法而来,也不觉得苦,这也是难得的。

在道场里,法义学习方面、僧格培养方面,包括将来,我们女众的道场怎样扩大发展,接引更多的出家众,在救度众生方面,做出我们的成就,总之有关整个弘法的方向,以及女众在弘法的作用,上人都非常深切的关心。

大家虽然是女众,可是也可以说是女众大丈夫,往生净土之后没有女人之相,可是在娑婆世界也应该有丈夫的气概和气 质,相信大家可以把佛林寺建设为一个模范道场,然后拷贝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女众当中,像慈济的证严法师,事业做得很大,也很慈悲,总之有一个很广大发 展的空间。刚好这一段时间,佛林寺也相对清净,信众接触的也比较少,更可以在这一段时间沈潜扎根,就像一颗树移植到土地上,少风、少雨、少一些风波,它就 可以很顺利的往下扎根,将来就可以根深叶茂。

接下来还是请上人和大家开示,做些交流。

慧净上人:

各位师父,南无阿弥陀佛!

今天主要是和大家座谈、聚会、闲聊。有关净土宗的教义,在我们出版的丛书、光盘,以及净宗法师的开示当中都有深入浅出的开展,只要大家随时随地翻开我们这一套书,听录音带,随时都可以学习法义。

来到佛林寺,感觉很清净,很有文化气息,眼睛所看到的都是法语,耳朵所听到的也都不离开佛号,最可贵的是,这里 是女众的道场,但显现出来的却是一种和合的,而且融洽的气氛。一般来讲,女众道场常见有纷争、嫉妒,是非也较多,许多人住在一起,最怕的就是不能和合,如 果能够和合,又能够融洽,不仅自己的道业能够增长,弘法事业也能顺利开展。佛林寺的住众能够彼此和谐、无诤的共处,这是很不容易的。

就如刚刚净宗法师讲的,不要把自己看成女众,出家就不是女众,就是大丈夫了,要承担弘法的使命。在台湾来讲,女 众比男众多很多,很多寺院及弘法事业都是女众建设起来的,也是女众开展出去的,将来大陆也有可能会女众多于男众,预见的未来,我们佛林寺的女众或许会比弘 愿寺的男众多。

我们是出家众,为“法”而出家,为“道”而献身,“法”有世间法、出世间法,“道”有净土门、有圣道门。我们是专崇净土,专宗善导流,所以必须要把善导这一流的法义深入,甚至透彻。

要怎么深入呢?首先,要把我们这个法门核心教理的相关法语,可以启发自己,又可以方便教化他人的佛言祖语背下 来。在座各位大部分都还年轻,身体、记忆力都比较好,像《净土宗经论释要文》、《善导大师语录》,可以背的话,就尽量的背,而且常加以思惟。《善导大师语 录》内容很丰富,可以就自己需要的选择背诵;像《净土三经》、《易行品》、《往生论注》、《安乐集》等,也可以随自己的能力,将重要的法语背下来。

阿赖耶识就像一片田地,起心动念就像在田地当中落了种子,种子一旦落下田地,时间一到就会发芽,乃至开花结果。 宿世以来,我们阿赖耶识所含藏的,不是贪瞋痴就是妄想杂念,现在把佛言祖语背诵在里面,汰旧换新,这样佛言祖语就会成为我们的生命,思惟、言语、举止就会 充满佛言祖语所讲的那种内涵与气质。

像昨天发给大家的“净土宗祖师解释本愿”,那二十几条是我们这个法门成始成终的大根大本,能够背的就尽量背。另外一张资料“净土宗特色──易”,这一份和“净土宗祖师解释本愿”的内容差不多,是将净土法门“易”的这个特色加以次第性的编排。

我们这个法门有分“真谛”和“俗谛”。真谛的内容就是《净土三经》、五位祖师的论释,还有我们出版的这一套书,范围很广,像大海一样,可以让我们悠游在其中。俗谛也就是我们宗风中的“处世之道”,如果把俗谛的内容背在脑海,时常温习,是可以改变我们身口意行为的。

有关“处世之道”,学佛不管在家、出家,都要受戒、守戒,戒有五戒、十善等戒,我没有把五戒、十善的文字条条句句列在俗谛里面,甚至也没有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列在里面,是因为要让处世之道的俗谛内容通俗化。

对学佛的人而言,五戒十善都是耳熟能详的,但在一些细微的地方,我们往往会忽略,导致五戒既做不圆满,其他的又 被忽略,那怎么办呢?所以我就把比较通俗的,比较切合日常生活上、言语举止会应用到的,将它编集成这六条内容。这六条内容未必尽善尽美,但这只是一种基本 性的,学法的人可以斟酌自己所需,在内容上增加,也可以减少。

在台湾来讲,我们的出家众在俗谛方面我又加了四条,所以总共有十条,内容我稍微背一下,也简要的跟大家作一个交流:

  出家众每日诵念思惟:

一、 对弥陀恭敬信顺,对他人恩慈体贴,对自己谦卑柔和。二、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奉公守法,为世良民。

三、 自觉愚恶,过于他人,毫无资格,计较他人。

   不说是非,不听是非,不传是非,不较是非。

   不求人过,不举人罪,不揭人私,不争人我。

   不背因果,不蓄恨意,不怀虚假,不行谄曲。

四、 六亲眷属,敬爱和睦;崇德兴仁,务修礼让。

   和颜爱语,下心含笑;慈念众生,加厚于人。

   奉行谦敬,不起骄慢;常怀惭愧,仰谢佛恩。

五、 给人安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利益。

   凡事真心,凡事爱心,凡事感恩,凡事恭敬。

   凡事守大体、有分寸,凡事为对方设想,

   凡事肯吃亏不计较。

六、 学佛大悲心──弥陀如何为我,我便如何为人。

七、 生活──简单、朴素。

   语言──诚恳、和蔼。

   威仪──安详、稳重。

八、 诿罪掠功小人事,掩罪夸功众人事,

   让美归功君子事,分怨共过盛德事。

九、 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

   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

十、 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

   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

像第一条──“对弥陀恭敬信顺”,就是要“学佛大悲心,弥陀如何为我,我便如何为人”,当然这是一种向往,不过,有向往总比没向往好,虽不能至,至少能做到几分。

“对他人恩慈体贴,对自己谦卑柔和”,我们每一天都要跟人互动,在互动的当 中,我们的言语、行为,有没有让对方感觉到恩慈体贴?感觉到温暖?还有,自己的言语举止,有没有流露出自负、高慢,或者高己卑人、高己凌人的现象?自己的 存心够不够谦卑?够不够柔和?如果能有这样的省思,不知不觉就会改变自己的习性,升华自己的人格,同时在与大众互动当中,耳濡目染,也可以成为对方人格升 华的要素。因为人跟人之间是会相互影响的,往往能真正感化人的,不是口才,而是德行。德行有一种看不到的无形磁场,散播出去就能改变对方。一个内心有信 心、有法喜的人,他的面貌就会容光焕发,举止会流露出他被弥陀慈悲救度的感怀,无形当中就会启发他人对净土法门的信受。

宗风很多地方都可以作为我们行住坐卧、言行举止的指标,像“和颜爱语,下心含笑,慈念众生,加厚于人”。 现代人因为生活上压力的关系,脸往往很紧绷,显得很苦闷,尤其我们是出家众,如果一脸紧绷,难免会让人感觉好像出了家很不快乐的样子。因此,当我们背到 “和颜爱语”这一句时,就可以反省自己,有没有和颜爱语,待对方有没有下心含笑?有没有慈悲对方?有没有给对方带来好处?这样思惟的话,心念就会改变;心 念改变,心情就会放松;心情放松,脸上就会显出和悦安详,同时也会尽量牺牲自己来奉献他人,为他人着想。

有一句话说“微笑的女人,都是美丽的女人”,又说“主妇的笑容,是家庭的光明”,我想这不只是主妇而已,男众、 女众都一样,看到笑脸常开的人,就会让人觉得很亲切,一个人即使容貌长得很庄严,如果板起脸孔,或者很严肃,就会令人畏惧三分,不敢接近。所以俗谛中的 “和颜爱语,下心含笑,慈念众生,加厚于人”,大家可以常常念诵,因为我们的脸往往很紧绷,个性也很刚强,念诵思惟这一段,不知不觉中,心就会柔软下来, 容貌也会变得和蔼可亲。

第二条:“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奉公守法,为世良民”。

不管是出家众也好,在家众也好,每个人都有他应尽的本份,都有应遵守的纲常伦理。以“奉公守法”来说,新加坡就做得 很好,譬如坐上车子,第一排的人就要系上安全带,骑车就要戴安全帽,如果人人都这样遵守的话,车祸的受伤度就会降低。又像现在提倡环保,提倡整齐清洁,可 是有的民众还是会随地丢东西,视为理所当然,乍看之下会令人很惊讶。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寺院也有寺院的规矩,所以不管一般社会人士也好,一般国民也 好,“奉公守法”是很根本、很重要的。

第三条的“不求人过,不举人罪,不揭人私,不争人我”。

这也是很大的德行。我们都是凡夫,都有过失,都有贪瞋痴。我们自己有过失的时候,很怕人家知道,因为羞于对人,更怕 人家批评我们;因此,我们也尽量不要去看他人的过失,晓得别人有什么过失,也避而不谈,甚至在心中将它忘掉,当然更不应去探求他人的过失、罪咎,若能这 样,无形中对自己的德行也会有很大的增长。能够这样的人,自然不会去说是非,遇到是非之地就会即刻离开,也不会去听是非,更何况是加以传播呢?绝对不可 能。

这一些格言法语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但由于都是佛在经典上所说,或者是古圣先贤所讲的,因此对我们道德的提升,心灵的升华,都非常有帮助。大家相聚的时候,也可以互相谈谈自己对宗风内容的理解,以及实践的心得。

在给出家众背诵的俗谛中,我又加了四条。

第一条是:生活──简单、朴素;

语言──诚恳、和蔼;

威仪──安详、稳重。

这一点对出家众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威仪安详稳重的出家人,他的内心也一定是祥和、平静的。其实祥和、平静是很 高的境界,像佛陀因为心中有涅槃寂静的证悟与内涵,所以走路自然就不急不缓,讲话也是很沉稳,不急不缓,这样的威仪,无形中就能感化人。就像舍利弗尊者, 出家前与目犍连一起修学婆罗门教,有一天他在途中看到马胜比丘走路甚为安详,直觉他是有道之人,舍利弗就想,他年纪轻轻就能这样了,何况他的师父呢?所以 就向前去请问他,你的师父是谁?他教你什么法?马胜比丘说,我师父是乔达摩,他教我“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这个法,舍利弗尊者一听,就晓得这是宇宙人 生的真理,所以就马上告诉他的好友目犍连,一齐率领他们的徒众皈依在佛陀的座下。

在释迦牟尼佛出家因缘的“四门游观”中,于北门的地方看到一个修行人,也是因为看到他面放光彩,举止很祥和、很 宁静、很稳重,晓得他心中没有生、老、病、死这方面的苦恼,所以才令释迦牟尼佛下了最后要出家修行的决心。因此出家众有安详、稳重的威仪,无形中就能够感 化人。

第二条:诿罪掠功小人事,掩罪夸功众人事,

让美归功君子事,分怨共过盛德事。

如果时刻反省这四点,看自己是属于哪一种人,就会引起自己的惭愧和柔软的心,这样彼此相处,虽然不一定融洽,但 一定是和谐的,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让美归功给对方,而有过错大家也都彼此分担,也就是说,“好事给他人,坏事向自己”。一个团体或者是两个人相处,如果 有这种心,这样这两个人一定没有争吵,这个团体也必定是和合无诤的。

我们都是舍身出家,都是为了学佛修行,都希望自己今生今世能够超凡入圣。当然以禅宗来讲,这一些都是枝末的,根 本的在于明心见性,根本的在于无我,也没有所谓诿罪掠功,也没有掩罪夸功,也没有让美归功,也没有分怨共过,如果还有那种念头就还是凡夫。没有这样的人, 也没有这样的对象,这是禅宗。可是那是难行道,我们做不到,所以按部就班,脚踏实地,从“让美归功”,从“分怨共过”开始,能这样的话,这个人真的是非常 的谦卑,非常的柔和,非常的无诤,甚至接近无我,那样反而是增长自己的功德,就是一般所讲的“吃亏就是占便宜”。有一句话说“人亏天补”,也就是说,自己 虽然吃亏了,但是天会补给我们,我们吃亏一分,天会补给我们二分或十分,所以是占了便宜而不是吃亏。如果了解这个道理,就凡事肯吃亏,凡事不计较,凡事肯 为对方设想,为什么?因为这反而增加我们的福报。天,也就是因果,因果会加倍偿还给我们,甚至获得十方诸佛的欢喜,龙天护法的拥护。

第三条: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

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

天道就是因果之道,盈,在这里是指骄慢、自满、自负、贡高我慢,不够谦卑。谦卑的人会为自己带来福报,也就是如 《易经》说的“谦受益,满招损”。天道是一种因果,同时也说明在这个世间上,有能力的人要为没有能力的人付出,我有多余,他有不足的,我就拿出我多余的来 补他的不足,所谓“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因为天生万物都是平等平等的,天爱护万物也是平等平等的,我们体天之道,就会把自己多余的奉献出来,如果自己多 余的不奉献出来的话,天、因果自自然然的就会减损他的福报,所谓“富不过三代”,可是如果他能够把他多余的拿出来的话,富就会超过三代,也会增加他未来世 的福报。所以天道也好,地道也好都是因果之道,“地道变盈流谦”,“变盈流谦”与“亏盈益谦”其实也是一样的。

“鬼神害盈福谦”,意思是鬼神敬重谦卑、有德的人,而鄙视骄慢、自负、凡事不平不满、争强斗胜的人。

“人道恶盈好谦”,人间也是一样,骄慢的人我们也不可能很敬重他,会认为他过于高慢;而谦卑的人我们就会赞叹他,说这个人很谦卑、很谦虚、很谦逊、心怀恭敬。

所以接下来第四条,就引用《了凡四训》所说的:“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

为什么?因为“谦”,天就会补助他,就会给他好处,这个就是“天道亏盈益谦”,就是“谦受益”。

感恩可以说是一切德行的来源,感父母的恩,感师长的恩,感善知识的恩,简要的说,就是“凡事感恩”。

道场的生命就是法,住在道场的住众也都必需要有法,如果住众有人没有法,他就会跟道场不相应;而道场如果没有 法,对方即使来了也一定不相应,一定会离开。大家在佛林寺常住,在真谛(法义)及俗谛上,不管是自己深入也好,或是大家互相切磋也好,这样法就能够更深 入。总之,道场要有法,自己也要有法。

因为这边的生活条件太苦了,所以最近净宗法师有在规划,希望能在弘愿寺附近找一块地,盖女众的道场,这个道场主 要有一个大殿上早晚课就好了,其他就是图书室及个人使用的寮房。寮房的一切设施都是人性化、现代化、方便化,大家要看书有图书室,要研讨可以利用图书室来 研讨,这样一个简要而实用的地方,在建设上就不用多。一般寺院的建设都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还要有某某阁、某某殿、某某堂,这些我们统统不用,只要有一个 上早晚课的地方就行,如果要听经的话,可以到弘愿寺;如弘愿寺有什么需要,也可以就近帮忙协助。除了早晚课及大家共同研习之外,就是各人静修的时间和空 间。

出家人都是把身心性命都献给佛教,献给常住,自己几乎没有私人的空间,有的话,顶多就是自己的寮房,如果自己的 寮房是两个人一间或三个人一间,那很不方便;如果卫浴设备在外面,晚上要上洗手间也要穿戴整齐,有种种不方便。尤其现在已经现代化了,譬如古时候,用水要 挖井、挑水,要热水,要靠柴火来烧,现在冷水、热水都可以接到自己的房间,卫浴设备也是一样,而且是非常的干净,没有异味,甚至有的家庭都还放芳香剂,或 放一盆小花,或放一幅彩画,几乎是一个很优雅的私人的空间,这就是人性化、现代化,这样生活起居就很方便。因为一辈子要常住在寺院,不是只来挂单几天,或 者打个佛七就回去了,因此寮房就是他私人生活的小天地、小空间,所以寮房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弘愿寺目前在进行第二期工程的建设,届时僧众的寮房也会朝这方面去规划。

时间也晚了,今天就谈到这里。

南无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准提咒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