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语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在原始环境里,人们很容易对语言产生敬畏感,尤其是有韵律的语言。
18世纪法国有一部架空小说,德尼·维拉斯的《塞瓦兰人的历史》。在这部小说里,来自文明世界的塞瓦利斯征服了远方的蛮族,成为当地的君主。
在登基大典上,他诵读了一篇长长的祈祷词,文字充满了诗歌的感染力,又有押韵,又有倒装,那些“串珠般的词语”深深打动了在场者的心,激发出他们心底的敬意。
今天最著名的佛教咒语六字大明咒,唵(ōng)嘛(ma)呢(nī)叭(bēi)咪(mēi)吽(hōng),也叫六字真言,到底是什么意思,有很多种解释版本,终归没人能说清楚
。但是,这并不影响它的流行。可想而知,古代读《心经》的人,绝大部分都不知道那个“般若波罗蜜多咒”到底在说什么,反正生吞活剥,能从梵文音译里发出咒语的正确读音也就是了。那么,这个咒语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我们可以参照一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这是玄奘的几位弟子为老师写成的传记。书里提到,玄奘在四川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一个衣衫褴褛、生疮流脓的病人,病人很感激,于是将一部短小的佛经,也就是这部《心经》,送给玄奘。
后来玄奘在旅途中遇到很多恶鬼,没法走脱,就算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也无济于事。情急之下,玄奘开始念诵《心经》,恶鬼马上就散去了。
这段记载也许你并不陌生,因为它在后来被《西游记》采用了去。玄奘为什么首先想到的不是《心经》,而是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呢?因为《法华经》里讲过,任何人遇到任何危难,只要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能逢凶化吉。结果玄奘以亲身经历证明了《法华经》不太管用。
那为什么《心经》就管用呢?如果采取人类学家的视角,我们就会知道起作用的不是经文本身,而是经文最后的那段咒语,古人很相信咒语的力量。但如果采用信仰者的角度,解释就可以多种多样了。
版权所有:准提咒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