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比丘在孤独园围坐着,讨论佛陀为何能舍弃世间人人所追求的富裕环境。一位弟子问佛陀:「您在未出家以前,享受人间第一的富贵,这是一般人想追求的,为什么您能够放弃呢?再者,您出家时正值壮年,这种年龄是追求成就欲望之际,您是如何产生舍弃的毅力?更难得的是,人人追求娇妻美妾,您的王妃是天下第一美女,又有一位可爱的儿子罗侯罗,您怎么舍得下这么美满的家庭呢?究竟是用什么样的智慧来看待人生?」
佛陀慈祥且微笑地对弟子们说:「这种下决心的大出家,不只是在今生此世。我说一段故事给你们听。」
超脱凡夫迷惘
在远古无量劫以前,贤能的摩迦国王将国家治理得很好,物资丰富、人民安乐。有一天,国王对专为他梳洗头发的侍者说:「当你发现我有一根白发时,要赶快告诉我。」从此,这位侍者就很注意国王的头发。
多年之后,侍者为国王梳发时发现了白发,恭敬地拔起交给国王。国王心想:我已经老了,还能有多少日子呢?我已将我的前半生付出给国家,现在应该为自己找寻一条人生的道路,是可以出家的时候了!
国王对太子说:「你看!我已经有白头发、老了,我要将国政交给你,你要照我以前的领导方式一样,以人民的福祉为优先,保持国富民安与社会和乐。」
国王将政事交代好以后,在摩迦罗果园的精舍潜心修行;由于他非常的用功、精进,很快地就把一切烦恼完全断除,他觉得这种清净无欲、心无烦恼的出家生活,让人轻安自在,因此发愿生生世世都要出家。
故事说到此,佛陀对弟子们说:「当时的摩迦王就是现在的我。人生因为不断地追求荣华富贵、追求欲念,才会有争斗;有了争斗,就会为人间带来苦患,这是凡夫的迷惘。」
※ ※ ※
生从何来?死往何方?为什么要来人间?人生的终点是什么?终点之后又是什么?贪生惧死、庸碌烦恼、虚度时光,这些都是凡夫的迷;忧烦、恐惧无常,也都是凡夫的得失心。
我们应时时关照本心,由迷转悟;反省自己有无贪名、贪利、贪图享受?有没有因人我是非而烦恼?是否能为别人的成就衷心欢喜?
如果我们能随遇而安,与人相处无是非,欢喜见人成就,尽心尽力完成任务,充分使用人身的生命价值,这样就是尽了佛陀教导我们为众生付出的责任,就不必担心人生的终点为何
。佛陀放弃江山、家庭,一切都放弃了!他的任务是关怀普天下众生,以普天下为家;所以,《赞佛偈》里称颂佛陀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 「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三界的果报虽有优劣苦乐的差别,但同属迷界,是众生生死轮回的去处;所以,佛教修行者以跳出三界为目的。「四生」是胎生,如人;卵生,如鸟;湿生,如虫;化生,如诸天、地狱的众生。
出家是荷担如来家业,是放掉私我、扩展大我,所以佛弟子要负起责任,不只是任劳任怨,还要能轻安自在。请大家多用心!
版权所有:准提咒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