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咒感应网

如果没有佛教,我们的文化会是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4-10-13 05:04:46作者:准提咒感应网
如果没有佛教,我们的文化会是怎么样?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一直证明是人类发展的里程碑。”罗素在其《中西文明比较》中如是说。在中国古代的经典《诗经》里也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的说法,由此可见人类文明交流借鉴之重要性。而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历久弥新,从未断绝过,这与善于交流借鉴其他文明不无关系,尤其是佛教的传入对中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释道三足鼎立,共同托起中华文明的大厦,而他们之间虽有龃龉,但都汲取了对方的内核,从而实现了自我完善。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佛教,佛教本是舶来品,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华文化,从而实现了本土化,譬如后来的天台、华严、禅宗三派就是中国化的佛教。与此同时,中国文化也汲取了其内核,比如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尽管他们不承认,我们也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佛家的影子。

佛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已深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尽管“百姓日用而不知”,但其对中国人的性格、人生观、宇宙观······均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今天的科学很发达,但还是有一部分人愿意相信佛教,也许你会不解,但仔细想来,其实很简单。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已经植根于中国人的潜意识里,随着人类的繁衍代代相因,具有相当大的惯性力,要改变它,非一夕之功;另一方面,当代社会物欲横流,人们被“异化”,人与人之间充满隔膜,道德滑坡、信仰真空、价值观混乱······使得人们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彼岸世界,以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心灵的明澈。当然,这种信仰有别于迷信,它是基于自由意志和理性选择上的行为。

“世间好语佛说尽”,我们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这说明了佛教丰富了中国人的语词,而且都是好语词。据梁任公统计,佛教大概为我们创造了约35000个语词,而这些语词,我们每天都在说,比如刹那、不知不觉、大千世界、一念之差、三生有幸、十恶不赦、功德圆满、心心相印、开花结果、心领神会·····试想一下,没有这些语词,我们该如何开口说话?梁任公说:“夫语者,所以代表观念也,增加三万五千语,即增加三万五千个观念也。”不惟如此,佛教传入中国前,我们采取直音注法,这种注法极不科学,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产生了反切法和四声。反切法一直被沿用,今天,我们翻开古籍,依然可见;四声则对唐诗产生了重要影响,唐诗是讲求音韵平仄的,若无此,何以可能?由此,佛教对中国语言的影响功不可没。

此外,佛教对中国很多文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历史上出现大量的居士(优婆塞),从传说中的“虎溪三笑”里的陶渊明到后来的王摩诘、白香山、苏东坡等人身上处处可见,从他们的诗里可以看出一种空灵之境,极具禅理。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些人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失意之人,正是因为佛教,给他们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反过来,又是因为他们,使得佛教的名声大增,同时也为佛教增添了许多浓重的色彩,使它不再是那么神秘、不食人间烟火。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三世因果报应、六道轮回对中国人影响至深,为中国人构建了一个死后的世界。生前造业,死后受果,前世积德,死后便可往生极乐净土;前世造孽,死后便会坠入阿鼻地狱。这就犹如达摩克里斯之剑,成为一种极为强有力的外在约束,诚然,可能会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加以利用,成为驯服百姓的利器,但我们也不可否认,百姓在内心中依然相信光明,依然感到有希望,这点非常重要。今天的我们,虽然高度理性、有着充分的自由意志,却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对未来的焦虑,人生意义的虚无,道德的相对主义......看似幸福的表面,却是一颗被各种烦恼、欲望交织的心,陷入“我执”的境地,“树欲静而风不止”,只能被裹挟着前进,无可奈何的离自我渐行渐远,最终成为一个“空心人”,而古人看似穷苦,却比我们富有,如果幸福是用富有来衡量的话,那么唯一的指标就是精神的满足。马斯洛也说过,人的需求从不会停止,一个需求的满足会伴随着另一个需求的到来。确实如此,人的一生都在被需求催促着前进,却不知道需求是为了什么?还是佛教高明,早就看穿了这点,教导人们清心寡欲,以求得般若,从而到达彼岸。

今天想来,也是对的,如果有了太多的贪欲,就会丧失理性,就会陷入“无明”之境,想要到达彼岸(这里取其寓意为幸福)也是不可能的。而正是有了佛教,为古代的中国人增添了人生的意义,有了人生的希望,从而变得乐观、豁达,而这种精神也通过文化表现出来,代代相因,塑造了中华文化的主基调。

“ 一念悟,众生即佛;一念迷,佛即众生”,这是禅宗的说法,作为完全本土化的佛教,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观之后来的宋明理学,尤其是陆王心学,不论是陆九渊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也好,还是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也罢,都强调不假外求,反观自心。有一些唯心的成分,但也不乏合理之处,更加重视内心的修养与体会,无疑是一种人文主义关怀,对人们的幸福提升有很大帮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佛教的传入证实了这一点,佛教在其传入中国,到实现中国化,大概有一千多年,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它之所以能生根发芽、遍地开花,对中国人的思想及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无疑是借鉴和吸收了中国文化,从而使自己更为完善。而宋明理学也无疑是借鉴和吸收了佛家思想,从而实现了自己的改造与重生。反观当下,一百多年前,西学东渐,有人主张全盘西化,后来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也提上日程,当前更是兴起一股“国学热”,我们必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中西文明各有其优劣性,我们应当像佛教中国化那样,采取吸收和借鉴的态度。佛教中国化就是面对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如何抉择的典型案例,对今天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东园公

特此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制作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准提咒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