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咒感应网

楞严经述旨卷第六

发布时间:2023-05-13 08:24:33作者:准提咒感应网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

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

广陵后学 陈遇时 校定

△特表耳根第二十一

此卷特表耳根圆通二十五门。此最当机。故须特标。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至)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谓从三慧入圆通也。达耳之谓闻。著心之谓思。治习之谓修。三者圆明。是谓三慧。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金刚经云。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今云入流亡所。是此菩萨亦自陀洹初果修来。故曰初于。其后以次升进。闻中入流者。闻谓声尘。流谓法性。谓初以声尘入吾法性之中。而实亡所入。亡所入。即金刚经所谓入流而无所入也。亡所入则外境不入矣。所即能所之所。入有能所。此但亡所。然而法性之中。体自常寂。本无动尘。安有静相。既亡所入。则见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了然者觉也。觉其不生。此时尚有觉在。有入有亡。有寂有觉。未为究竟。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至)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解02】外尘易亡。内根难尽。如是亡所工夫。以渐增进。使能闻所闻。一时俱尽。则内外两亡。境智俱泯。然而本觉真空。无有少法可得。亡所尽闻。特思修之法耳。今也尽闻之法。亦复不住。但觉所觉者。空则空觉圆成矣。尚有觉在。至于觉所觉空。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造诣至此。则圆通智体。于是为至。按此段文。以亡尽空灭为义。而工夫有浅深。乃圣修之渐次。正与清净经观空亦空寂无所寂等语。同一意旨。尽者尽其所亡也。空者空其所尽也。灭者灭其所空也。灭有二义。有对生而言灭者。有以无生而言灭者。故云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即涅槃经所谓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也。温陵分为四义。一亡前尘。二净内根。三空观智。四灭谛理。其义良是。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至)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根境圆融。故世出世间不能限碍。而十方法界无不圆明洞达。以故上合诸佛。则愍物兴慈。应机成就。即下之三十二应者是。下合群生。故知其悲仰随与拯拔。即下十四无畏者是。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至)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三十二应所指者。四圣六凡。四圣。一佛。二辟支。三缘觉。四声闻。凡四解脱。佛者。修正定取正果。胜解现圆。辟支以下皆谓之有学小声闻。寂静妙明。胜妙现圆。谓之独觉。缘觉者。观十二因缘而悟道。缘所缘性。胜妙现圆。声闻者。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解脱与成就不同。解脱则有超进。成就但成就其能事而已。此圣人因材而笃之教也。

若诸众生欲心明悟(至)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六凡 一梵王 二帝释天主(释提桓因) 三自在天身(欲顶他化自在天) 四大自在天身(色顶摩醘首罗) 五天大将军(帝释上将)四天主身(臣于帝释) 六四天太子身(那吒太子之类) 凡六成就。

△二人 一人王(皇帝及邦国小臣) 二长者(有十德为世所推让) 三居士(爱谈名理) 四宰官(剖断邦邑) 凡四成就。

一婆罗门(梵志术数) 凡一成就。

一比丘僧 二比丘尼(出家修行) 凡二成就。

一优婆塞(近事男) 二优婆夷(近事女在家修行) 凡二成就。

一妇女身(主妇以下至婆罗门。女主即后妃也。命妇即公侯之妻。大家后妃之傅) 凡一成就。

一童男 二童女 凡二成就 以上共十二成就。

△三八部神 一诸天 二诸龙 三药叉(夜义) 四乾闼婆(高竿乐神) 五阿修罗(魔王) 六紧那罗(歌神头有二角) 七摩呼罗伽(蟒身) 八迦楼那(金翅鸟此脱) 凡八成就。

一人(通指众生乐修人道者) 二非人(通指有形无形有想无想休咎精明空散消沉之类) 凡二成就 以上共三十二成就。

观世音慈悲之心。无不护念。圆通之力。无不加被。故下复有十四无畏功德。而此菩萨。于娑婆世界。号之为施无畏者。无畏何以施人。盖由己之真性妙圆。十方洞达。以故形神俱妙。隔阂潜通。所谓保始之征。无惧之实。一夫雄入于九军故。十方国土一有信心称名。则此菩萨。便以威神之力。加而被之。使之心无恐怖。而其人盖不自知也。普门品。世尊偈答无尽意菩萨。与此同旨。

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至)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此下具举十四无畏功德。言自在菩萨三摩地中由闻思修而入者。原有此等无畏功德。故能以此普施于人。使苦恼众生。各得解脱。不自观音。以观观者。此菩萨心法也。不自观音。即前所谓闻中入流而亡所入者也。以观观者。倒旋闻机。返照自性。则见空觉极圆。觉所空灭。寂灭现前。原无挂碍恐怖。又何苦厄之不我度哉。故能依怙众生。即得解脱。观其音声。音谓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也。以观观者。观乃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也。与普门偈答。同一旨趣。

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至)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旋复者。返照自性也。知见者。火之属也。观听者。水之属也。楞严后卷。见业交则见猛火。闻业交则见波涛。发真归空。则其人已无水火之业。业缘不作。则内无所召。故外无所偶。而水火自无焚溺之虞。此处还作内境说者。殊胜菩萨有此能事。故能以此加被于人。普门偈云。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是此意也。尝观今之师巫邪术。有所谓铁布衫法者。其咒甚鄙猥。但朝夕祭赛。吞符持行之久。每一举咒。身中自觉有物作梗。以试刀剑棍棒。任其斫击。而体不能伤。况菩萨之威神。不可思议者乎。此实理实事。但信之不足者。有不信耳。

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至)入诸鬼国鬼不能害。

普门偈云。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温陵云。心无所召。故境不能为。旨其是矣。

五者熏闻成闻六根消复(至)亦如吹光性无摇动。

以闻慧熏其闻根。以成圆闻。一根既圆。则六根消复。同于声听。无复形碍。虽使加以兵刃。犹如割水吹光。性无动摇。兵无所施其刃也。故段段寻坏。普门偈云。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是也。

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至)虽近其旁目不能视。

闻熏精明。圆光通达。故幽暗之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药叉三种。一在地。一在天。一在虚空。罗刹女住海中。鸠槃茶魇魅鬼。毗舍遮啖精气鬼。富单那热病鬼。

七者音性圆消观听返入(至)禁系伽锁所不能著。

\

观听返入。离诸尘妄。故枷锁之厄。自不能著。普门偈云。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是也。

八者灭音圆闻遍生慈力(至)经过险路贼不能劫。

灭音圆闻。交通成和。遍生慈力。或有众生。赍持重宝。经过险路。一称其名。即得解脱。意与普门偈同。

九者熏闻离尘色所不劫(至)多淫众生远离贪欲。

众生以欲习合尘。每为声色所劫。菩萨熏闻离尘。能令多淫众生。远离声色。虽有妖艳。亶不能劫。温陵云。性成则欲爱干枯。离尘则根境不偶。是也。

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至)忿恨众生离诸嗔恚。

无对故能离恚。

十一者消尘旋明法界身心(至)诸阿颠迦永离痴暗。

旋明故能离痴。阿颠迦此云无善心。内业有十。而淫恚痴为甚。故举以例余。具见普门品。

十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至)诞生福德智慧之男。

男以禀受为能。女以顺承为德。菩萨之于法王亦复如是。形融则隔阂潜通。闻复则真性旋复。故能不动道场。而能涉入法界。供养十方诸佛。各各禀受。其法嗣为法子。将见福德以供佛。而益增智慧。以禀法而益长。能令无子法界众生求男得男。福德智慧。即与我同。

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至)众人爱敬有相之女。

六根圆通。明照不二。是以十方法界。含摄于大圆镜智之中。而如来真空藏体。秘密法门。领受无失。有女道焉。能令法界众生求女生女。端正有相。亦与我同。盖彼以真感。此以真应。生男生女。安得不与之同乎。按白衣咒。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利耶婆嚧羯帝铄钵啰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嚧尼迦耶唵哆利哆唎咄哆唎咄咄哆唎咄咄咄哆唎娑婆诃(乐官本)。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至)施无畏力福备众生。

三千大千世界。百亿刹土。即有百亿日月。百亿刹土即有百亿法王。垂范立教。各各不同。故有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其大较也。我以修习耳根圆通微妙法门。含容法界。无不周遍。施以无畏功德。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供养恒河诸佛福等无异。众不为多。一不为少。何以故。以圆通故。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至)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前之现形。应求功德。犹可思议。此复说言不可思议功德。不可思议者。不见其迹。莫知其然。不可得而测度拟议之也。谓之无作功德。乃吾圆融清净宝觉。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神咒。其容其咒。具足妙德。能以无畏。施于众生。遍于国土。度其贪悭。使施妙宝。应其求请。毕谐所愿。盖由我得耳根圆通三昧故。能成就菩提。斯为第一。

尔时世尊于师子座(至)梵呗咏歌自然敷奏(呗音拜)。

温陵注前说圆通之法。此显圆通之瑞而应之也。诸佛五体同放宝光者。表证性明极。则宝觉圆融。全体发现也。互相灌顶者。顶为圆极之相。表诸佛证性圆极。于此会中。菩萨罗汉。即二十四圣之俦。佛光亦灌其顶者。印其修证等无优劣也。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者。圆通现前。则一切声是佛声。一切色是佛色。无非悟入之处。无非圆通之理也。大众普获金刚三昧者。因此皆能破惑障。悟圆通也。天雨宝华。空现宝色。地隐山河。界含尘刹者。表证圆通性。则无作妙行自然分披。宝明空觉自然发现。有为习漏。当不复生。众尘廓然。无复隔越也。梵呗咏歌自然敷奏者。能使法界永离众苦。常得妙乐也。圣人所演圆通法门。奥旨妙利。详悉若是。故众瑞详而应之。

△文殊说偈第二十二

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觉湛性海。本自澄圆。标其体也。圆澄之觉。妙乎万物。标其用也。此人人本具之圆通。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从元妙中。忽起妄明。是曰元明。妄有所照。故生所。所谓觉非所明。因明立所也。所明既立。照性随失。

迷妄有虚空因空立世界。

性真既隐。空觉遂分。根器二界。悉因顽迷妄想安立。

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妄想凝结。则成无情国土。妄识知觉。则成有情众生。则彼澄妙者。遂莫得而圆。莫得而通矣。

空生大觉中(至)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牒上迷澄圆而成根器。融根器则复归澄圆。言大觉海中本绝空有。由微风飘鼓。妄发空沤。而诸有生焉。迷风既息。则空沤自灭。所依诸有遂不可得。而空觉圆融。复归元妙矣。三有指微尘国中三有也。

归元性无二(至)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二十五圣。同一圆通。故曰无二。其曰多门。方便法耳。在夫圣性。逆顺皆通。不容料拣。其如初心。迟速随宜。故须选择。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此下拣六尘也。言色能起。想结尘使。精性不彻。以故二十五圣所证之法门。若非有如来加被之力。焉获圆通乎。终不如观音耳根之妙也。

音声离言语但伊名句味一非合一切云何获圆通。

声性名句。语言意味。不该不遍。非是以一而含一切者。云何获圆通。问。闻声与观音耳根何殊。何故拣以为非。答。观音不自观音。而返观观者。是了自己心性。不为声尘所转。若作闻声。虽是佛语。亦属所闻。

香以合中知(至)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

三句即一意。言味香触皆在外。与己性无干。

法称为内尘凭尘非所有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法尘无相。独意能缘。是意为能缘。法为所缘。能于此者。必不能于彼。此为所缘。则彼必非所缘。故云非遍涉也。

见性虽洞然(至)支离非涉入云何获圆通。

此下拣六根也。眼亏四维。鼻无交气。不名圆通。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与前味尘意同。

身与所触同各非圆觉观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见触方触。不能以意触。故云不冥会。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想念不可脱云何获圆通。

杂乱起思。则于湛了之性。终无所见。如前精了不能彻也。

识见杂三和诘本称非相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眼见以眼根对境。而后起识。故云杂三和。若穷其本。则本无自体。故曰非相。既无自体。不自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普贤菩萨能知河界外事。此由修法界行。大因所生。非初心能入也。初心既不能入。焉能获圆通乎。

鼻想本权机只令摄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孙陀散乱。故佛令观鼻端。此亦权教耳。盖真心无住。有住则妄。故曰住则成所住。

说法耳音闻开悟先成者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夙根之人。一闻千悟。声入心通。故开悟者。必先成之人。初心则不能入也。况名句多有挂漏。焉能获圆通乎。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波离持犯。但束一身而已。不该不遍。焉获圆通。

神通本夙因何关法分别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目连神通。缘会如意。本乎夙因。非关意识法。分别即意识也。而且有缘有念。不离于念。故非圆通。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以下拣七大。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持地平填。当涉有为。非实圣性。月光水观。未离念想。难契如如。盖如如之理。非觉观之法也。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非真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乌刍闻说欲火。而生厌离。是厌有也。有厌而离。岂真离乎。初心起厌。非方便法也。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琉璃光观风性动。则与寂对。有对非真觉也。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晦昧为空。故云昏钝。弥勒修惟识观。而所观之识。念念生灭。存心观之已妄。况获圆通耶。

若以识性观(至)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势至修念佛行。而念性即生灭法。依生灭因。求常住果。是殊感也。星按。文殊所拣。是言初心难入。若二十五菩萨各举所得。所谓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也。何得拣择。

我今白世尊(至)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此选耳根。堪忍众生迷本循声。昏惑障重。必须闻熏闻修。以消尘除障。然后可入。然以闻为入。特得其一而已。必期于遗闻反闻。然后为至也。

离苦得解脱(至)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于沙劫入尘国。叹三十二应也。得自在施无畏。叹四不思议十四无畏也。说法不滞为妙音。寻声救苦为观音。音性无著为梵音。应不失时为潮音。

我今启如来(至)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分圆通二字。以显真实之理。耳根之妙。设有一处不闻。不得为圆。

目非观障外(至)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

一为所隔。不得为通。

音声性动静(至)生灭二因离是则常真实。

动静有无。皆属声尘。耳根圆离。不随生灭。是则常性之真也。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此正显常真实也。五根皆待意思。有无不常。惟耳在梦。能闻杵声。是不为不思而无也。其为觉观。出乎思惟之表。绝胜余根矣。故曰。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国(至)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宣明者。明己之本闻自性也。众生迷己之本闻。乃循声而流转。如阿难落邪。岂非循声色而流转乎。虽多闻强记。何益之有。若能旋流返闻。始获自性。而无轮转之妄矣。

阿难汝谛听(至)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末句谓将汝循声之妄闻。以持诸佛之言教。何不反闻自性以求解脱乎。温陵谓。佛佛乃佛之佛性。不作佛语者。义长。

闻非自然生(至)一根既返流六根成解脱。

上既警其自闻。今乃略示修相。先指妄闻。非无缘生。生必藉因。因即声教也。当以三慧旋此根境。俱令脱粘。所拈既脱。则能脱之慧。复何名状。但得一根返流。则六根皆解脱矣。

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闻复翳根除尘消觉圆净。

见闻句通指妄根也。三界句通指妄境也。以皆妄故。闻复则翳除。尘消而觉净。所以一返源而六解脱也。

净极光通达(至)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

净极二句根解脱也。却来句境解脱也。然则摩登正在梦境。谁能留汝。使不解脱哉。

如世巧幻师(至)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

幻师妄性也。一机妄识也。性由识动。故息机归寂。则诸幻无性。而各各解脱矣。

六根亦如是(至)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一精明识精也。六根因之与尘和合。幻作诸妄。故一处休复。六处皆不成。而想尘垢识。应念消亡。得妙圆通矣。细惑未尽。曰余尘。分证未满。曰诸学。惑净用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至)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

能旋倒妄。反闻自性。必资此性。性成无上菩提。性成。所谓性一切心也。

此是微尘佛(至)我亦从中证非惟观世音。

涅槃门。超生死证真常之要道也。三界果人。莫不由此。故未来学人当依此法。

诚如佛世尊(至)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

成就不生不灭涅槃妙心。惟耳根为最。余则佛之威神加被。今即己事而舍尘劳。非始终长修浅深同说之法也。欲其长修同说。无如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矣。如那律失明而旋见。毕陵触刺而遗身。乌刍厌欲而登觉。持地待佛而消尘。皆己事而已。岂因己之一事。便获圆通乎。明知其为威神加被也。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至)三藐三菩提心。

△决定清净明诲第二十三

阿难心迹圆明。悲喜交集。欲以是法应世度生。而恐末劫邪师。妄说佛法。受其眩惑。易退觉心。难入正定。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安立道场。远诸魔事。

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至)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解01】小乘权教有五净肉。谓不见。不闻。不疑。自死。乌残。名五神力所化。于中又除人驼象马驴狗狮子狐猪猕猴十种身。谓之血肉身分。谓丧毳之类。二涂谓身不服食。心不贪求。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至)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多罗。贝多树也。刀断则不复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准提咒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