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答问 (第五十九集) 2001/2/1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21-090-59
这位同修问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是许多同修都有的。第一个问题:「佛七期间,请问是否可以诵《无量寿经》,这是否夹杂?」
答:打佛七最重要的是要遵守主七师父定的仪规,依照这个规矩做就好。如果主七师父在念佛之前规定念一部《无量寿经》,这个也可以,但是大多数佛七都是用一卷《弥陀经》及三遍往生咒,在第一支香以后就不必要了,它的用意是在摄心
。我们平常心是散乱的,一部经念下来,心清净了,这是收心的,作用在此地。念《无量寿经》当然也可以,《无量寿经》经文比较长,佛七当中还是以《阿弥陀经》为恰当。它的重心是在执持名号,以求一心不乱,重点在这个地方。
第二个问题:「冬天坐在床上看佛书,请问是否可以?」
答:如果是冬天,在天气很冷的时候是可以的。尤其是北方都是烧炕,可以这么做的。佛法并没有一定的方式,诸位深入佛法之后就知道,它是通情通理的,我们今天讲合情、合理、合法,所以它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佛法并不执著,虽然规矩多,但开缘也很多。
第三个问题:「同修之间确实有不如理、不如法,而且会使大多数人产生烦恼心。这种情形之下,请问是否可以单独找他,帮他指出来?」
答:这个可以的。单独规劝,规过劝善,这是很如法的作法。
陈居士问:「我年轻的时候,一场车祸导致腰骨及双脚受伤,不能够久立,不能够长行。因此绕佛时,双脚筋脉常常拉紧、僵直、疼痛、麻木,虽然强行,然而脚力不及,不能随时跟上前方同修的步伐,往往出现较大空间的距离,内心焦急万分,口虽然仍有佛号,但是佛实在已在西方外,一点都不管用,除了恼害众生外,亦欺骗佛菩萨,这是很大的罪过。就在不安之际,您建议分三区随缘自在念佛,欣喜之心非笔墨所能形容。」
答:身体有局部妨害,我们可以不随众。就是在佛七或者念佛堂当中也可以不随众,我们坐在一边看著大家念佛、绕佛就可以。如果想跟大众在一起绕佛,可以走在最后,不要插在当中,等最前面的人跟到我们自己后面来的时候,我们可以退出,可以坐在一旁念佛。所谓是「方便有多门」,不要受一般规矩的约束,这是因为你有特殊的状况,要先跟主七师父和大众说明,要在念佛堂说明,大家都知道,这样就好,自己心安,大家也欢喜。
下面一个问题:「您曾经说,礼佛是佛弟子最好的运动,尤其是年过五十岁,应每天礼佛三百拜。膝盖原来不灵活,但深信您的话,我拜下去了。由於拜佛时膝盖磨擦少,紧绷与疼痛状况消失,从此在礼佛当中得到身心的好处,深深的谢谢您!感恩您!现在即使在地铁列车内,座位若满,我也可以站著回家。但是念佛以绕佛为主,而我不能够如法去做,深感愧疚,请问应如何是好?」
答:我刚才给你讲了,你这个情形特殊,可以不必绕佛,坐著念佛就好。拜佛,实在讲非常非常重要!希望同修们不要疏忽,对於你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这位同修问:「弟子是内蒙古偏远地区的居士,有些问题请开示。《观经》第十四观中,『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您在《观经》讲记中提到香港某居士读经往生的事迹,但在其他地方似乎并不太提倡读经往生。且《弥陀经》、《无量寿经》都是提倡念佛,甚至『乃至十念,即生我国。』於是心生疑虑,不知读经是否确实能往生,也不知我是否契这个机?因为我读经比较容易专心,不过也会打妄想。」
答: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所以佛教导众生没有定法。佛教导我们念佛,念佛这个方法在末法时期契多数人的根机,所以佛提倡。多数人也不一定说超过半数,不能这样说法,譬如十个人当中,有三个人喜欢念佛,其他的每一个人都学一样,这三个人就是多数的,要懂这个道理。因此,这个世界上人口将近七十亿,学佛的人也不少,可是真正选修念佛法门的人依旧占少数;这个少数要是跟其他法门各个来比较,那是多数,「多数」应当是这种讲法,所以佛极力提倡这个法门。
在一切法门里面,确实只有这个法门能帮助你真正成就,这是无比殊胜!其他法门纵然修行得很成功,你没有发愿往生,不能发愿往生,换句话说,你很难超越三界。修得很好的人到哪里去?大多数到天道的欲界天、色界天,欲界天是最多的,而天福享尽之后还要轮回。换句话说,这就是修行不究竟,不是法门不究竟,是你修行的功夫不到家。修行功夫到家,那是「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那个行!原因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
有幸能够听到净土法门,发愿求生西方净土,这种因缘非常希有!古德讲:「诸佛赞叹!」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确实是诸佛赞叹。为什么赞叹?因为你这一生就要作佛了,因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作佛,这个因缘太希有了。我们遇到这个法门的人很多,真正能生到西方的人太少太少了!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讲:「念佛人真正能生极乐世界,一万人当中也不过两三个人而已。」原因是什么?我们自己要晓得,原因是我们用心不专,我们的信不真、愿不切、行不专,所以才被淘汰。果然深信切愿,老实念佛,没有一个不成就,这种人肯定这一生作佛,这样的人难!他真的把一切万缘统统放下,心地清净,一切的忧虑牵挂全都舍掉了,心里只有一个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他心里面什么都没有,这种人决定往生,这是我们应当要记取的。
如果念佛不能摄心,读经能摄心,这是你过去生中根性不相同,你就读诵大乘。《无量寿经.三辈往生品》,这一品里面总共有四段,末后一段经文就是说:读诵大乘者,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生净土,一样得生,这是经上有明文。所以净土法门广大,不是专修净宗,修其他法门只要发愿往生,都能得生。原因在哪里?我们要知道,真正的因素就是「心净则佛土净」,这是原理。读经,读《地藏经》也好,读《般若经》也好,读《法华经》也好,无论读什么经论,我读到心清净,清净心发愿就决定生净土;否则的话,我念阿弥陀佛,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经》,我念到心不清净,还是不能往生。
所以往生真正的条件是「心净则佛土净」,不一定是要净宗的经典,这个才是平等法,才是真实法。甚至於不是修学佛教的,一个基督教徒、天主教徒、印度教徒,他依照他们宗教里面方法去修学,也修到心地清净,万缘放下,有人劝他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他临终十念、一念也能往生,这是他条件具备了,他心清净。由此可见,这个法门广大!这个道理懂得,我们就不会疑惑了。
问:「请问读经是否必须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才能往生,打了妄想行吗?又同时还要注意什么?这关系到我这一生是否成功,万望导师慈悲开示为盼!」
答:希望你多听经。我们过去讲过的经论很多,你可以听《无量寿经》、《弥陀经要解》、《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你听这些经典,你的疑问全都在这些经典里面讲过了,你会得到圆满的解答。
梁居士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请问犯了根本戒,是否可以再受戒,又犯戒和破戒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
答:戒是菩提之根本,如果不认真的学戒,你决定不能成就,无论是修学哪个法门,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为什么不能成就?因戒得定;你不持戒,清净心决定不能现前,你没有清净心,念佛都不能往生,然后你就晓得戒律的重要。
戒律,形式上受不受没有关系,决定不重要。没有受过形式戒,我们看到往生的人很多,甚至於还有一些往生的人没有受过三皈的,他们念佛往生了。那是什么?形式上没有受戒,实质上他戒全得到了。所以实质重要,形式不重要。实质上的戒要学,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常常教导我,他非常重视戒律,他教我持戒:「学一条做一条,这一条你就受持了,这是实质的。」我没有在戒坛法师那个地方去求受戒,章嘉大师教我依照戒律一条一条去做,先看看自己能做到的就先做,做不到的就放在那个地方以后再学,先做容易做到的,这样自己就有进步了。所以,一定要坚持!
从哪里学起?从十善学起,从五戒学起。不可以好高骛远,一步一步往上提升,这是正确的。凡是好高骛远,都不会有成就的,所以要老老实实的去做。我希望同修从十善业下功夫,决定要依教奉行,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以这个为标准。这个标准是诸佛如来的标准,诸佛菩萨教导我们所有一切的戒行,都是以十善为根基。最近我们讲的《十善业道经》,你听了就明白,现在我们讲到三十七道品的五根五力,哪一条都不能离开十善,离开十善那就都落空了。十善业道是我们最根本、最基础的戒条,这十条做不到,其他的可以暂时放在一边;这十条做到之后,再向上提升,那就可以。
第二个问题:「请问听经是否可以躺著听?」
答:躺著很舒服!讲经的人坐在那里讲,听经的人躺在那里听,这是不恭敬;不是说不可以,是不恭敬。但是有开缘,什么时候是开缘?你生病的时候,你坐不起来,可以躺著听。如果你能坐得起来,你要是图舒服躺著听,这是大不敬。世出世间法的成就,印光大师说得好,从「诚敬」中学,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纵然是佛菩萨来给我们讲经说法,我们没有诚敬心,一分利益也都得不到;你能得多少利益,是在你自己的诚敬心。
何况我们在威仪上表示这一种诚敬,不但自己受益,也能帮助别的众生,这是化他。人家看到你听经这么样恭敬,他就受感动,你能多感动一个人,功德就愈大。不要以为没有人在,可以随便一点,这个想法错了,我们听经没有人在,还有鬼神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无形众生很多,我们恭恭敬敬,威仪具足,他们也尊敬你,鬼神对你都尊敬;你如果轻慢,鬼神瞧不起你,我们要懂这个道理。儒家讲:「君子慎独」,独是独自,一个人都很谨慎,不敢放逸,不敢随便,道理都在此地。
问:「假如在房间里有躺著的人,请问是否可以在此地念经、听经,对躺著的人有影响吗?」
答:有影响。如果这个房间有躺著睡觉的人,我们不在那个地方读经,也不在那个地方念佛,除非他有病,有病可以,那是例外。
林同学问两个问题,第一个:「我的先生没有信佛,有时候又好像信,又常向我提出佛教的问题,有个问题我也不知道如何答覆他。他问,你们佛教是不是主张死后捐赠器官?我答:我佛大慈大悲,昔日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的身体,他也不曾怒他。我相信他问我是为了想难为我,我如此答他,请问对否?」
答:你不知道对否,我也不知道对否。这什么原因?答问要看当时问的人,他的心态、他的用意何在,你的答覆是不是能够帮助他醒悟过来,关键在此地。我不知道你们当时的情形,你这个问答,我也不知道是对否。你可以自己好好的去思量、去体会,你就会明白了。
这问题我们要搞清楚,为什么?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是个大问题。菩萨捐赠器官没问题,我们凡夫有问题。凡夫,虽然这一口气断了,神识还没离开,经论上讲的、祖师大德告诉我们的,人断气之后,阿赖耶识没离开。经上说阿赖耶识是「来先去后作主公」,它最后走,不是一断气它就走了。在一般状况之下,大概断气之后八个小时阿赖耶识才离开,这个时候,你割截他的器官没有问题,他已经不知道痛苦了。如果八小时之内,阿赖耶识没有走,你割截他的器官,他会痛苦,这个时候,他要是忍受不住或是后悔,那个麻烦可就大了。
生前答应很容易,到真的要割的时候就难了,那个时候如果生一念瞋恨心,他就往三途堕落,这不能不知道的。凡夫之人,有这个能力忍受吗?如其不能,还是不要发这个心为好,等到往生到极乐世界,来生倒驾慈航,回来之后再捐器官不迟。为什么?你从极乐世界回来,你是菩萨身,那个时候有能力像忍辱仙人一样,被别人割截身体一点怨恨心都没有,你有这个能力。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希望不要冒险,不要说这些好听的话充面子,到最后自己受不了,堕到三途,这个亏就吃太大了。
第二个问题:「有一位善知识朋友,突然对我态度转变,我难过了一阵子,唯有靠念佛开解,当作菩萨来考验我。我不知做错了什么,不敢问他,又不敢接近他,怕他生烦恼。我听法师说:人家讨厌你,你要改道而行;又说:冤家宜解不宜结。请问应如何处理?」
答:这些我们在讲经甚至於答覆同学问题,都说得很多。自己要想自己的道业有进步,一定要常常反省检点自己的过失。了凡先生他能够接受云谷禅师教导,他的功过格一生当中都能够奉行而不厌倦,这就是他改造命运成功的秘诀。一般人不能成功是没有恒心,没有耐心,开头学这一阵子很有信心,学几天之后慢慢就懈怠,最后就废弃了,所以他不能成功。了凡先生的成功,就是一生都能够坚持,用这个方法每天来反省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哪些过失。
我们一般人虽然不用功过格,我们用经教。净宗学会成立之后,我教同修们,晚课我们选的经文是《无量寿经》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一大段经文内容就是五戒十善,佛在经里面讲得很详细。我们读诵,用这个来做检点,佛在经上教我们做的,我们想想,今天我做了没有?佛在经上说不可以做的,我们想想,我们有没有做?从这里反省检点,改过自新,这叫真修行。如果不是这个作法,那修的是什么?
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想法、看法、说法、作法错了,把它修正过来,叫做修行。对的,就是佛所说的,我们都做到了,自己要勉励更认真努力去做,永远保持而不丧失,这就对了。所以修行要真干,绝对不是说每天把经典念一遍叫修行,那不是的,那与修行完全不相干。有很多人错会了意思,以为受持经论就是早晚把佛经念一遍,「我今天功课做完了」,这个错了。一定要用经教对照自己的心行,认真的改过自新,这个经教才有受用。
我们为什么不用古大德定的早晚课读诵的经文,而改成《无量寿经》?诸位要体会到这个意思,古大德的东西不是不好,好!适合於那个时代的众生,不适合於我们现代。现代众生烦恼习气太重,确实要细心的反省检点,改过自新,所以我们早课选择四十八愿,晚课选择五戒十善这一大段。
吴居士的问题:「我们现在学会里的早晚课,由於学生人数渐多,空间不够,所以就取消绕佛,只采原地念佛。恐怕日子久了,各个都站成萝卜腿了。变成萝卜腿实在是不打紧,但是学会里活动空间小,同学们课业也很紧凑,少有时间运动,长期如此,细胞含氧不足,很容易造成昏沈。所以学生建议,请问能否把唱弥陀赞的部分改为拜佛,警众偈等等附在第六品和三十七品之后一同唱诵?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保有经文的薰习,又可兼顾到运动。身心兼修,法喜充满,则道业必成。」
答:这个建议很好。拜佛是很好的修学方式。拜佛的时候心地真诚,不起一个妄念,这是修心。拜佛的时候,每一个动作都合乎威仪,全身的运动都达到了,所以古人非常重视拜佛。我学佛的时候,那时候没有出家,作居士时,我跟忏云法师在山上住茅篷五个半月,他没有教我别的,就是教我拜佛。每天早课拜三百拜,晚课也拜三百拜。中午,午后绕佛、念佛,就是饭后经行半个小时,然后绕到佛堂再拜两百拜。我那个时候在山上修行的功课是每天拜八百拜佛,这样拜了五个半月,非常好!对自己的身心修养,确实有很多的好处。所以我现在劝导一般大众,也都是劝他要拜佛,拜佛确实能消业障,开智慧。
我们拜佛,是以真诚恭敬心,以我们的头顶礼佛之足,叫「接足礼」。如果能将这个修行的方法落实到生活当中,我们面对著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就如同面对佛祖一样「至诚恭敬」,你能这么做,你就是普贤行里面「礼敬诸佛」了,你就把修行层次提高了,这个受用,功德无量无边。希望真正有心者,应当如是学。像《华严经》善财一样,凡夫只有我一人,除我之外都是诸佛菩萨,都是圣贤示现。无论是顺境、逆境,善人、恶人,决定不生轻慢心,决定不生分别心,都是以真诚、平等、恭敬来对待,这种人念佛上上品往生。所以这个建议很好。
这位同修问:「《高王观世音经》,请问是真经或是伪经?」
答:古大德说这个经是后人伪造的,不是佛说的。你喜欢念也可以,总而言之,都是劝善,不是教你作恶的。假如你真的有智慧,为什么不去念《普门品》?为什么不去念《华严经》观世音菩萨这一章经?或者是《楞严经》第六卷「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华严经》跟《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这两章经文都有单独流通,合《法华经 普门品》,叫「观音三经」。这是真实的,决定不是虚伪的,为什么不念这个?这是给诸同修自己去选择。
这位同修请问悟道法师:「老和尚的教学,一向都是教学生五年学戒,以五年遵守一个老师的教导,不夹杂,一门深入,长期薰修,听一家之言。」
答:这是祖祖相传的原则,我们一定要遵守,如果不遵守,我们自己决定不能成就。自古以来,无论在家、出家,修行证果的人都是这一条路走出来的。现代人学佛,学了很多年,学了几十年没有成就,就是不知道这一个门路。
下面他提出问题:「现在老和尚提倡多元文化,这对於一个初学者,听了那么多的知见,接触那么多的人事,请问对五年学戒的基础是否有影响?」
答:有没有影响在你自己。换句话说,你真懂得就没有影响;你会受影响,是你对於这些原理原则并没有完全了解。真正了解,不但没有影响,还有许许多多的助缘与功德。今天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多元化?其实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也就是多元文化,不过没有这个名词而已。《华严经》几百个族群,那是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众生,用现在的话说,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都能够生活在一起,合为一个大的团体,就是华藏世界,这已经显示告诉我们了。
我们看到近代社会的动乱和众生的痛苦,原因是什么?人与人之间不和,族群与族群之间不和,宗教与宗教之间不和,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和,带给这个社会动乱,带给这个社会大的灾难,天灾人祸!佛法修学的目的,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惑与不和来的。乐从哪里来的?乐从觉悟来的。觉悟之后才知道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社会才安定,世界才和平。我们今天做的是这个工作,这就是在此地提倡、推动多元文化。
在这个活动当中,我们学佛的人要做一个最好的榜样。这个榜样就是跟一个老师,学一家之言,让他们看看,「学佛人为什这么样懂事,为什么这么有智慧?」我们做出样子来给他们做参考,让他们看到、听到,他们去反省、去思惟。我们用这个方法来帮助他们,这就是对众生修学最佳的贡献。所以,它可以相辅相成,这里面决定没有矛盾。
五年学戒,这是一般的规矩,如果不是利根,这个时间要加长。我跟李炳南老居士,老居士要求我五年,实际上我遵守他老人家这些规矩十年。我不是利根,我守十年的约束,循规蹈矩,把自己的根扎稳了,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没有矛盾,一个是自行,一个是化他;五年学戒是自行,推动多元文化是化他,自行化他。
版权所有:准提咒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