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佛法还给百姓
经文:佛言:博闻爱道,道必难会;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九章
今天我们讲第九章。佛在这段经文中,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博闻爱道,道必难会;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棒喝”的由来
现在,许多人都是“博闻爱道”。什么叫博闻?就是非常广博地去听闻,用耳朵去听、去吸收很多道理,听完以后,就说:这个道理啊,真好!好得很啊!我太喜欢了!他非常喜爱这些道理,但是,就只停留在追求这些道理的阶段。比如大家学佛,一接触佛法,就觉得说:哎呀,佛说的好得很呢!然后就这儿也听听,那儿也听听,都觉得很美妙,很喜欢,但不去实修。这样的人,现在很多。像这种人,最终会怎么样呢?就是“道必难会”——对佛的道理,他一定是没有办法真正领会。
那么,我们学佛修道,应该是怎么学呢?就是要“守志奉道”。“志”就是我们的内在,我们的心。这句话是说,对于道,对于佛法,我们要专注,要深入,要用心去体会,要身体力行,当你真正做到了这些,那你对于佛法的广大,才算是真正明白了。
一个好的道理,光听了,光从文字上了解了,不顶什么。你听完后虽然很欢喜,但如果没有做到,那你也没有办法真正明白它。如果要真正明白它,那你就要去做、去实践。等你做到了,才算是真正明白了。如果你没有去做,只是听着,喜欢着,那你就永远也没有办法真正明白。
佛教到了禅宗,为什么不立文字、教外别外?许多人不理解这是为什么。这种传法方式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社会上出现了光讲道理,不实修的现象。为了对治这种现象,禅宗的祖师大德们便开创了这种方法。
有时候,给你讲道理是把你害了。你听了道理以后,觉得很喜欢,然后,就停留在了道理上,还以为自己都懂了,其实,你没懂。所以,禅宗的祖师大德们在传道的时候,就不给你说很多道理,其中非常有名的,就是禅宗的临济宗。六祖慧能(唐代)以后,禅宗就分成了五宗,其中有一宗,叫临济宗。像我,就是属于临济宗。
临济宗的开山祖师是义玄禅师,他还没开悟的时候,有一天去福建福清的黄檗山求教于希运禅师。找到希运禅师后,义玄禅师就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换成现代语言,就是:佛的根本思想是什么?他的话音刚落,希运禅师拿起一根棍子,照着他就抽了下来。被打了以后,义玄禅师很不理解,于是就去求助寺里的首座禅师。首座禅师听了他的诉说以后,告诉他:你问的不对,再去问。于是,义玄禅师又去问,结果,又被打了一棍。首座禅师得知后又说,你还是没问对,再去问。他就又去,结果又被打。就这样连续被打了三次以后,义玄禅师开悟了。后来,他到河北镇州(今正定)的临济禅院,创立了临济宗。再后来,临济宗就以棒喝闻名,你去请法,他要不就给你吼一声,要不就把你打一顿。许多人不理解其中的玄妙,不知道这只是一种传道的方式。
文字禅、口头禅
义玄禅师那会儿,为什么会产生棒喝这种传法方式呢?原来,佛教发展到唐代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很特殊的情况,许多文人介入到了学佛修禅的行列。这些文人在修禅的时候,喜欢在语言上、文字上来回地倒,喜欢对机锋,结果,把佛法弄得很文学化,语言层面的东西太多了。文人都很聪明,他们仗着自己有几分墨水,读一读经书,就觉得自己很懂了,悟得很多了,但都不切实际,不能真正地去修,去深入。你说让他把两腿一盘念佛去,参禅打坐去,他不去,他做不到。
有几位禅师,为了对治文人的毛病,传法时就开始使用棒喝法。这样做,是为了不让大家光从文字上想个什么,因为文字它是很有限的。学佛最重要的,是要明白文字以外的东西。文字以外的东西,那才是你的领悟。而这个领悟,是必须通过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的,才能感受到的。因此,有几位禅师面对参学者时,就不说道理,而是直接把你打一顿。有些人不了解这个背景,就说,禅宗传法都是这样打的,学禅宗,都得挨打。其实,不是的。
再比如晚唐的赵州禅师,他传道,也总是答非所问。你问他:“什么是佛法?”他说:“吃茶去。”问他个什么,他都叫你去吃茶。翻开禅宗公案,这一类的案例有好多。我给大家说这些,就是要让大家明白,禅宗传法,不是只能用棒喝这种方式,不是的。
不立文字
此外,禅宗还不立文字。不立文字其实是整个佛教的特点。佛告诉我们的道理,也都不注重文字的东西。因为文字的道理,都是外面的。当你明白这个道理以后,要把文字舍开,所以,《金刚经》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说的是同样的道理。
但是,佛教开始的时候,还是要用一些文字来告诉你道理。那么,到了禅宗的时候,为什么不给你直接说道理,而是直接给你一棒、给你一槌呢?就是因为文人介入进来了。文人修禅,修的都是文字禅、口头禅。由于这些原因,一些禅师们就着力来扭转这个局面。他们这样做,就是要让世人明白,光说道理是没有用的,光明白佛说了什么,是不顶什么的。所以,你去问他个什么,他都不直接给你回答;即便给你回答了,也都是答非所问;或者,干脆就不给你答,直接把你揍一顿。
那么,他们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这些道理,是要你自己去悟的啊!是不能去问的啊!问出来的道理,都不是你的道理。只有自己悟出来的,才真正是你的道理。比如临济宗的开山祖师义玄禅师,在被打了三次以后,终于开悟了。从此以后,他在传法的过程中,就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又棒又喝的。
像我们妙老,继承的就是临济这个宗派。像我们,都是临济这个体系的。不过,我从来没打过人,因为还不到打的时候。我现在基本都是用说的,不用打的。所以,以后,谁再问我个什么,我就直接拿根棍子一打。一头打闷了,醒过来,就开悟了。~_~当然,这种方法,现在也行不通。
一切法皆是佛法
佛说这段话就是要我们明白,博闻是没有用的。若以“博闻”来爱道,那就永远也无法明了“道”。这一点,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是非常关键的。当然,不光是修学佛法,就是在平常的领域,如果想要真正有所成就,那光靠听闻,光知道理论,也是远远不够的。无论哪一个领域,要想有所成就,都必须要去实践,要从实践当中摸索。只有从实践当中摸索出来的道理,才是真正属于你的道理,属于你的技巧。这就是为什么佛在说了很多法以后,最后又告诉我们,一切法皆是佛法。
许多人对这个“一切法皆是佛法”不理解,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会问:那杀人放火是不是佛法?当然,它也是佛法。佛没有特别的法!佛所说的法,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是针对人间存在的各种问题而说的。这些问题,我们不懂,佛总结完以后,就全部告诉了我们。这些,就称为佛所说的法。所以说,佛所说的法,都不是他创造的。
但许多人学佛学了一整,不理解这个道理,就不知道说,杀人放火是不是佛法。认为只有参禅打坐,慈悲了,友爱了,才是佛法。佛没有法!佛所说的法,只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存在的道理。但我们迷,不懂,于是,佛就来告诉我们,要我们明白存在的这些东西,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所以,“一切法皆是佛法”这句话是说:凡是宇宙间存在的道理,佛都告诉了我们;佛告诉我们的这些,就是佛的法。可他并没有特别地说,只有我们专门修炼的这些向上的、好的,才是佛法;而客观存在的这些杀人放火,就不是佛法。不是的,大家要准确地明白这个定义。但许多人学佛学了一辈子,对这个问题也没有搞懂。
佛没有特别的法,是说他没有创造法。他所说的法,都是客观存在的道理。而我们,由于对存在的道理不明了,所以,就不断地在造作恶业。佛告诉我们法,就是要让我们明了宇宙人间存在的种种规律。那我们明白完以后,自己就要开始建立一个善恶的准则,去修持,去完善自我,这就是佛告诉我们的。
做到才有真受用
那我们明白了这些道理能干什么?光明白了,那是什么用都没有,关键是要做到。明白了,没有做到,就不是真正懂,也不叫明白,学佛是要用整个身心去体验的。
像原来,我们在佛学院里面读书的时候,老师怎么教,我们就怎么学。学完了,自己当老师了,又如此这般教给大家。后来有一次,我发现我们一个老师的讲课笔记,就是他的老师的笔记,一模一样的,我就发现,这种方式是不对的。所以,我后来就不再讲课了,就开始去体验了,把所学的东西放到生活当中去体验。比如一个“平常真心”,原来在学校里面时,讲到“平常真心”这个概念,会说“平常心是道”,很好讲,很简单就能解释过去。但是,要把这句话落实到生活当中,却不是那么容易。后来,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实践这句话,实践“平常真心”,实践“平常心是道”。
比如出门旅行,每个人都会出门旅行。出门后,就要找个住的地方,要住旅馆。在住旅馆的过程当中,我们就会去想该住一个什么样的旅馆,会去分辨旅馆的档次。那么,作为修行人、佛的弟子来说,对于这个住,怎样才能做到平常真心?怎么去对待这件事,才算是做到了平常真心?那就要看你对一切事物起分别不。如果只是随一切缘,来行一切事,随缘而为,随遇而安,那就是做到了平常真心。比如住的地方,不管到哪个地方去,住五星级的酒店,跟住10块钱的旅馆,这两个不能存在差别。如果存在着差别,就是没有做到平常真心。后来,我就去试了,去体验了。在五星级的酒店住一个晚上,也只是在里面睡一个晚上而已,也只是住一张床而已。那么,住垃圾堆呢?后来,我们真睡了一次垃圾堆。有一次,在长江三峡,我们就在一个垃圾堆里面睡了一个晚上。这两个,在你的内心里面没有分别,做到这样,才是对这句话真正明白了。
对于平常真心这句话,我也是用了很多时间去实践。最终,这两个之间的距离才没有了。如果这两个之间还存在着距离和差别,那就说明,你对这句话根本懂都不懂。光知道它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没有用。光知道意思,那是属于博闻爱道;这样,道必难闻。
学佛、修道的过程当中,是在时时刻刻检验我们这颗心,修我们这颗心,并且修正我们的行为,所以,必须要做到才可以。如果没有做到,那学的再多,也没有得到受用。我们学佛,学佛的道理,最终是要改变我们每个人自己。所以,听闻完了,明白了,接着就要去做,要去落实,只有做到了,才是真正明白了。对于佛法要有真受用,就必须真去实践。如果没有实践,没有身体力行,那你所知道的,你认为自己知道的,其实都没有真正知道。就像我们原来在学校里面一样,把老师教我们的,把资料上看到的,通通再给学生一教,可我们自己本身没有做到,等于是自己都没有懂。所以,后来,我就不教书了,就专门去实践了。通过实践,我才真正明白这些道理,才真正受用到这些佛法。
实践佛法的过程,就是“守志奉道”,我们必须要“守志”来“奉道”,奉就是奉行,这样,这个道它才是广大的。
最重要是开智慧
所以,佛这几句话,是至高玄奥。这几句话,跟禅宗的建立和传播也是相符的,其中的关键所在,是不能对文字、道理产生依赖。为什么?因为我们如果依赖道理,就无法去超越道理,就无法真正地去实践道理。
我一直跟大家说,佛教我们建立内在的智慧,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靠内在的智慧。我们不相信权威,不盲目相信别人,不要认为他是多么伟大的人,说了多么伟大的话,我们就膜拜他。伟大的人说的伟大的话,用到我们身上如果不合适,那它就不伟大,关键是我们要能做到。不久前我给大家提到的牟子,曾说过一句名言:“书不必孔丘之言,药未必扁鹊之方,合义者从,愈病者良。”
在过去,人们都认为孔子的道理是最好的,所以,读书要读圣贤之书,要看是不是孔子说的。但在汉代,就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说法:“书不必孔丘之言”,“合义者从”:只要这个道理是符合我的,那我就遵从它;不符合我的,我就不遵从它。然后又说到医药:“药不必扁鹊之方”,扁鹊是神医,但看病不一定非得是他的药方,只要能够把我的病治好,那它就是好的。佛给我们讲了这么多法,但他最后又告诉我们,他什么都没说。另外还告诉我们,要把这些法都扔掉。佛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如果用博闻的方式来爱道,这样,你虽然知道很多道理,但你都没有真正领会,实际上,你等于什么都不懂。我们听闻了道理之后,要把道理舍开,真正去做。做到了以后,才能有真正的受用。
大家学习佛法,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实践,首先是在家庭里边实践。家庭里边,是最好的实践场所。许多人学了佛以后,就觉得家里面嘈杂得很,只想到庙里去,到哪个山里去。这样修行,其实是修小乘。真正的修持、修为,体验佛法,就是要在你的家庭当中,你的工作岗位,以及繁杂的社会当中来体验。你如果能将自己所学到的佛法,在这些场所当中落实下去,那你才是真正明白、真正懂了。如果没有落实下去,没有落实到生活之中,那你就是没懂。比如在家学佛,学完之后,如果觉得在家里学的不顺,甚至不想在家里呆着了,想到庙里去,像这种,就是学错了。当你学到说,因为你学佛,家里面的人都很欢喜,这才是学对了。这就是说,你学佛的第一关,是自己首先要做到。
那天从北京来了一个客人。她说,她很喜欢学佛,但家里人不支持,让她觉得很苦恼,都不想在家里面呆着了。她老是想办法游说,让他的先生也跟她一起学,可她说得越多,她的先生就越反感。那天,他们是一起来的,我就跟他们说了说。我告诉她,你想让家里面的人都支持你,可你自己在家庭这个小范围内都修不好,你还能修个什么?!她的毛病是:老是跟她先生说,学佛有多好!她这样,是犯了我们之前说过的学佛的三种着急之一。
我就告诉她,你如果真正要去感化他,帮助他,首先必须是改变你自己。如果你通过学佛,各方面都产生了变化,以前不干的刷锅、洗碗这类活,现在开始干了;原来不干的大活小活,学佛以后,都开始干了,这样,家人对你的看法马上就能改变了。你如果想让家人也学佛,就得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别人,而不是只用你的嘴巴去给他们说道理。你只说不做,就是说再多,也没有用;但如果你自己改变了,各方面都变得比以前好了,家里人当然就会支持你,因为他们都希望你好。你变好了,那他们就会觉得,学佛是个好事,不是个坏事,然后,就都会支持你了,同意你了。因为你,他们如果对佛法产生了好感,那就会慢慢跟着来了。所以,你要用身教,而不是言教;你要自己身体力行去做,而不是只说不做。你自己做到了,改变了,对别人才有真正的说服力。
学习佛法,体验佛法,一定要在生活当中,在工作之中。现在的单位,哪里都一样,只要是人存在的地方,人事关系都是非常复杂的。那你如果学了几天佛,就自命清高,跟单位里面的人格格不入,认为他们都不对,只有你自己对,慢慢地,你也不想去上班了,这也是学歪了。在单位里面,斤斤计较、争权夺利都很正常,那学佛的人,在其中呆着,就是最好的修行。单位是修行最好的地方,要修的很欢喜,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将佛法落实到我们的行为之中。我们所学的佛法,必须能在生活当中体现出来,这才不枉学了一回。
真正的佛法一直被埋没
为什么在中国,真正的佛法一直以来都被埋没?人们一听到学佛,就认为这是一些思想不太健康的,或者是精神有什么问题的人,才去学的。而不知道说,佛的智慧是可以帮助我们,美化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的。人们对佛法的认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偏差?就是因为一直以来,学佛的人没有真正地去体现佛的智慧,反而在传播着一些不正确的道理。我们学佛,就是要学真正的佛。佛教我们,首先要把你的生活过好,要热爱你的生活,而不是让你不热爱你的生活。
佛是什么?我经常跟大家说,他是一个贵族,但他舍弃贵族的一切,走入贫民。释迦牟尼佛他是一个王子啊!他马上就要继承王位,可他不继承,放弃了。放弃后去出家、去修道。修成道了,就走入民间,跟百姓站在一起,化导众生,帮助人间有疾苦的人。所以,我一直在倡导说:把佛法还给百姓;让佛走入人群。
佛本来就是这样存在着,但到了中国以后,它慢慢就变了。佛教传到中国的早期,统治者一直在利用佛教,但到了明朝,变化发生了。在明朝以前,特别是唐朝的时候,佛教在中国也是非常普及的,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那时,佛教真正落实到了老百姓当中,是老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大部分。但今天许多人一想到佛教,就有个概念,认为它属于深山老林,与世隔绝,跟社会没有关系。所以,许多人看到我做的这些事,就不理解,说你这个和尚,为什么会跑到尘世里面来经商,来开饭馆?他们就想不通,认为这跟佛是没有关系的,那你为什么要来做呢?因为大家一直以来有个概念,认为佛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跟人间是没有关系的,因此,只要是佛教的人,就都应该呆在与世隔绝的地方,跟社会不发生任何关系。
那么,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有这种观点的呢?就是从明朝开始。为什么是从明朝开始的呢?因为这是从朱元璋那儿起头的。朱元璋是从哪儿来的?他是从庙里出来的。他本来是一个小和尚,但他在庙里不好好呆,就参加了白莲教,也就是当时的造反派。造到最后,他当上皇帝了。当上皇帝以后,他却开始大规模地限制佛教的活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很明白,庙里面藏龙卧虎,高僧大德的思想都非常超然。当时,他说了很多道理,表面上,好像是在弘扬佛法一样,但实际上,却真正把佛教赶到了深山老林里面。
早期的明法中有一条规定:士大夫不能与僧人来往。就是当官的、读书的这些人,不能跟庙里的人有来往。来往了,就是犯法了。朱元璋为什么要规定这一条呢?他害怕读书人跟庙里的人合到一块,如果是那样的话,他的江山就不稳了,他的顾虑就很多了。所以,为了巩固他自己的地位,就不让社会上的精英们跟庙里的人有来往。从此以后,在百姓的思维当中,佛教和僧人就跟社会没了关系,而不知道说,作为僧人,他应该干什么?!佛教,它是来干什么的?!
佛教是来解决人间疾苦的!佛的宗旨,是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是帮助一切人解决他们的痛苦,让他们获得快乐!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用行动来落实的,像释迦佛,用他的行动走到人群,看到哪里的人有困难,他就到哪儿去化导他们;看到哪里有恩怨,他就到哪里帮他们化解,给他们讲课,告诉他们道理,解决他们的问题。这,就是佛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在我们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当今时代的人们,连佛真正的意义和作用都不知道,所以,我一直以来倡导,让佛重新走入平民。
版权所有:准提咒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