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闻思修携行,解行并重
有两位比丘本来是出身贵族的好朋友,其中一位精通三藏,并善于唱诵与弘扬佛陀所说教法,平日亦为人开解,因此,成为十八位比丘的指导老师。另一位比丘则精进于戒定慧的修行,并透过止观的禅修而证得阿罗汉果。
有一次,证得阿罗汉的比丘,返回祇树给孤独园向佛陀顶礼问讯时,见到了他的比丘好友。精通三藏的这位比丘,不知他的好友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位,反而因为自己善诵解说经文而轻视他的好友。认为他对经藏所知不多,所以决定寻问他几个经藏的问题,来突显自己的优越感。只是,这种不良的动机被佛陀察觉了。
佛陀为避免熟悉经藏的比丘取笑他的朋友,于是借着探视两人的机会来教育他。佛陀以亲自提出修习禅定次第境界的问题,问这位满心优越、自视甚高、熟悉经藏的比丘。但他只晓得知识的教授,缺乏实修的经验,因此被佛陀问的哑口无言、无法作答。反而是证得阿罗汉果的比丘,由于精进奉行佛陀教言,所以回答了所有的问题,并因此得到佛陀的赞叹与肯定。
在场旁听的比丘众都不明白,为何佛陀没有称赞他们的老师,却称赞没学问的比丘。而佛陀向他们开示说:“你们的老师熟悉三藏但不知奉行,只能得到学生对他的服务,没有修行圣果的益处。就像牧牛人,只为获得工资牧牛。而遵行奉持佛法的阿罗汉比丘,虽然能背诵的经文不多。但他却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解其中的精义,并且精进修行,克服了贪瞋痴,对今生与来世没有任何执着,所以他能真正获得修行的圣果。就像牛主人一样,可以享受牛的生产品。”众比丘闻佛所言,皆心开意解而依教奉行。
八万四千法门的教导,理有深有浅,只为与众生的根性相匹配。但修行之路的始终,都意在告知三界六道犹如火宅,乐是短暂的,苦无处不在。无始以来我们由贪、嗔、痴、慢、疑的业习所障目,执著五蕴和合的“假我”为真实存在,不停的索取和占有。在如此的歧途中,寻求快乐的路越走越窄。痛苦如座座大山般压负肩头,揪心的酸楚欲挠却无力。
如果我们算有一些福报资粮听闻佛法,明理什么才是离苦得乐的妙方时。需要说明并认知一点的是,学佛之路中,闻、思、修是解行并重的,行的启动在于闻和思的辅佐。盲目的修行,没有闻思后的正知见,那犹如瞎子摸象,结果费时还只是以偏概全。倘若只有听闻佛法之后的狭隘思考,并不知所有的理论重点在于听闻后,用于指导反观自身起心动念的缺失和行为的自私性与偏差,提高觉知与反省的实践,那么修行之路还属空中楼阁。
要明白,如果作为修行佛法研读经论的学者而非行者,那么读过如金字塔般的经文著作后,“我慢”有增无减,此路本身已被扭曲。但如果闻思的如此广博之后又用于指导心和行,为人更为谦逊、更为宽厚与慈悲智慧等等。那正知正见的获得是可喜可贺的。
学佛修行永远是为了对治于我们执著的我,不会为了增加我慢而让人受益。所以避免学佛道路中的盲目,要让闻思修携行,解行要并重!
版权所有:准提咒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