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咒感应网

佛学:五趣、般若、贝叶经、四圣谛,这些了解完后离佛家更近一步

发布时间:2024-01-04 05:04:05作者:准提咒感应网
佛学:五趣、般若、贝叶经、四圣谛,这些了解完后离佛家更近一步

佛家文化深具智慧,之前已经给大家介绍过了非常多,现在继续为大家带来佛学文化20中的五趣、般若、贝叶经、四圣谛,这些你是否真正了解?话不多说,一一来为大家讲解:

五趣趣,趋向之义。五趣指众生由善恶业所感而应趣往之处所,故又称五道,即地狱、饿鬼、畜生(傍生)、人、天五种,此中自天趣又别开阿修罗,故又总称六道。

大乘多说六趣,说一切有部则说五趣相对于无漏净土,悉以之为恶趣,总称五恶趣或六恶趣,地狱、饿鬼、畜生三者为纯恶所趣,故名为恶趣;人天为善恶杂业所趣,故亦名为恶趣。

另从六趣本身,又将天、人、阿修罗称为三善,或三善道,将地狱、饿鬼、畜生称为三恶趣或三恶道。

般若般若,梵语的译音,或译为“波若”“钵罗若”,全称“般若波罗蜜多”或“般若波罗蜜”。意译“智慧”,佛教用以指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为表示有别于一般所指的智慧,故用音译。大乘佛教称之为“诸佛之母”。

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这个智慧。这不是普通的聪明,这是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所谓根本的智慧,就是超越一般聪明与普通的智慧,而了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

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两方面整个投人求证到的智慧。这个智慧才是般若。所以“智慧”两个字,不能代表般若的整个含义。在所有的佛经,以及后世菩萨高僧大德们的著作中,《金刚经》在学术的分类上,归入般若部,所以叫作(金刚若波罗密经》。

贝叶经佛经最初为师徒相承,并没有见诸文字。公元前1世纪,在佛教进行第四次结集时,才把经文和注疏记录在棕榈叶上,成为三藏经典。树叶的梵语音译为“贝多罗”,这种记录在棕叶上的佛经被称为“贝叶经”。

大量的贝叶经已经被佛教僧人从古印度和斯里兰卡带到中亚,中国的西藏、新疆以及东南亚各国并保存至今,对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贝叶不仅记载佛教经典,也记载了许多古代医学、星相学和语言学内容。斯里兰卡气候潮湿多雨,只有用叶子书写的经书才能长久保存。

时至今日,斯里兰卡的寺庙中大都藏有古老的贝经及其他贝叶书籍。曾经举行第四次结集的圣地阿卢寺如今仍然是一个刻写贝叶经的中心

四圣谛“谛”就是如是不倒,即是真理。“圣”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真理。“四登谛”说四种真理:一者、苦圣谛;二者、集圣谛;三者、灭圣谙;四者、道圣谛。唯有佛陀才能开示它,其余的人只能随着佛陀而解说,乃至辟支佛也只能自己觉悟、没有办法以四圣谛来度化众生。

佛陀阐释四圣谛的目的,是要告诉我们世间的因果以及出世间的因果。“苦”是指世间的苦果集”是苦升起的原因一一世间因;“灭”是苦熄灭的果一一出世间的果;“道”是灭苦的方法,通往混的道路一一出世间的因。

在经典中有这样的比喻:众生的身心有种种的生死业以及烦恼,即是有各种的心病,佛将此病情,以及病情之所在处,告诉众生,并且指出那些解脱的登人,设有病苦面得到的愉悦,以及解脱病苦的方法。

五趣、般若、贝叶经、四圣谛已经为大家介绍完毕,希望大家看后有新的一番认识。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评论区,最后对于一直以来的支持给大家说声感谢。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准提咒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