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咒感应网

响堂山石窟:满壁经文,依稀见到鲜卑创立的辉煌

发布时间:2024-08-02 05:03:38作者:准提咒感应网
响堂山石窟:满壁经文,依稀见到鲜卑创立的辉煌

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注定了英雄的凄凄惨惨;一座幽深的石窟蕴藏着一个时代的悲凉。凄婉的“敕勒歌”,百战百胜的传奇英雄,神秘伟岸的大佛,短命的王朝。

北齐,一个由鲜卑族建立起来的王朝,响堂山石窟,正是由北齐皇室贵族开凿而成。残头断臂的释迦躯体,依然透露着北齐时代的辉煌;天真烂漫的佛像题记,彰显出北齐民族的文化。这就是位于河北邯郸峰峰矿区的北响堂山石窟,一个曾经辉煌的朝代留给后人的风蚀残年的文化符号。

两年前的一个早春,随一行人前往这个令人敬仰的圣地。

朝阳还在东方隐隐约约之时,抵达了北响堂石窟景区的大门口,远眺之下,不甚高耸的响堂山呈现出一片氤氲。拾阶而上,不远就到了宋常乐寺遗址,只余八角九层砖塔一座,顶部已经颓塌。

再往前分出两条登山石阶。整齐的台阶,平整的石板,险处还修建了栏杆,路旁还有几处供游人休憩的小亭子,石桌、石凳,时间不长,我们已来到北响堂石窟。

天气晴朗,能见度很高,俯瞰山下棋盘似的田野,纵横的道路很是清晰,几处矿山、工厂的轮廓依稀可见,对面的西山,现出青黛色,很是壮观辽阔。

北响堂有九座石窟,分南北中三组,每组都有一个大石窟。第七石窟是最大的一个,俗称“大佛洞”。这个洞窟规模宏大雄伟,雕刻精巧,菩萨笑貌如生,飞天欢乐多姿,衣纹密集而富有装饰性,给人以薄纱透体之感,为北齐艺术之杰作。

窟内有一尊大佛,高3.5米,盘腿坐在莲花台上,面目慈祥,薄衣贴身,几条凹下的雕衣纹线,贯穿全身。雕刻刀法圆润有力,清晰流畅。周壁刻有16个大型浮屠塔式列龛,龛顶以火焰宝珠为塔刹,气势煊赫,造型精美,为装饰图案中的珍品。

窟内的墙壁上还有几排似乎没有刻完的小佛浮雕。洞内有宽大的中心石柱和洞顶相连

。北响堂光辉灿烂的石窟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研究我国雕刻、绘画、书法、佛教发展的一座艺术宝库。

佛造像题记是响堂山石窟艺术中最为丰富的表现形式之一, 北响堂刻经洞内前壁窟门左右两侧、廊内南北及廊外北侧均有北齐政治家唐邕所书的经文,字径约3厘米左右,书体为隶书,但又不同于汉隶。其实,从书法史上看,这一时期许多地方的文字都出现进化不完全的现象,在隶书的体势上,出现楷书的用笔方法。这种糅合了隶、楷特征的字体,可以成为我们今天书法学习的参考,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字体由隶到楷是如何演变的。

响堂山石窟刻经的气韵和体式,看上去和山东四山摩崖石刻及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极为相近。这些刻经,是响堂山刻经中唯一知道写经者姓名的刻经。

石窟外的石墙上雕刻的碑文,因年代久远,再加风吹雨淋,字迹斑驳,多已看不清楚,但隐约中能看到南北朝时期的楷书风格。因为历史的更迭、战火与自然灾害等原因,这些经典碑文让人难以识读,再加上邯郸重工业的发展,使得这些文物更是破败不堪。

从石窟出来,我们开始登鼓山了。登鼓山,要绕到石窟后面的山道上,多是台阶,比较陡,有时一连几十级。山顶还算开阔,颇有几分仙境之妙。赏景后匆匆下山,回望来路,已不可寻,只有巍巍鼓山,俨然而立。

本文作者:贺进

欢迎关注、评论、转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准提咒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