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童男与童女
佛教是一个非常重视青年的宗教,佛菩萨的圣像中,大都没有胡须,没有皱纹,是象征青年的意思。所有的菩萨圣像都是慈悲祥和,这是表示佛教重视和平。可以说每一位菩萨都是青年,都非常清净、纯洁,具备一颗慈悲的心。
青年在佛教里有一定的地位,他们智慧具足,充满热诚,勇猛精进,是现代青年的楷模。今从经典里的童男童女中,列举数码,逐一介绍如下:
一、善财童子
说到童男,最先令人想到的是「善财童子」。庄严圣洁的观世音菩萨圣像的两旁,站立的就是善财和龙女。善财童子是福城长者的儿子,长得健康、活泼、真诚、聪明。出生的那一天,家中珍宝财富源源不断而来,所以取名为「善财」。他受文殊菩萨的指导,到南方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折伏我慢的心理,远离恶友的交往,聚集修行的善缘,以善知识作为模范。善财童子最先到可乐国参访功德云比丘,接著又参访其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及医师、船夫、国王、王妃,最后获得普贤菩萨的广大行愿。由此可知,青年是佛教广大行愿的实现者。
二、耶舍
耶舍是佛陀成道后,在缚罗迦河的沿岸,第一个遇到的青年童子。他告诉佛陀说,他是迦尸尸城的耶舍,厌弃世间的欲乐和醇酒美食的场合,希望拥有一个清净的生活。佛陀欢喜的赞歎:「耶舍!你很有善根,你想要舍弃的东西,确实是烦恼的根源;你想到达的希望,我能满足你。」耶舍听到佛陀的法音,感动得流下眼泪,要求佛陀准许他出家。佛陀悲悯地告诉耶舍:「你要跟随我学道,必须得到父母的允准。」
当时,耶舍的父亲俱梨迦长者,正惊慌地找寻爱子耶舍的下落,佛陀为俱梨迦长者讲说证悟的道理,布施持戒的功德,以及无明烦恼的可怕。俱梨迦长者听闻后大受感动,而允许其子跟随佛陀学习。此后,佛陀的僧团即相继有青少年的参于。
三、罗睺罗
罗睺罗是佛陀未出家前,与耶输陀罗所生的独生子。在他十多岁时,即跟随佛陀出家修道。这是僧团中幼童出家的首例,因此,佛陀特别订定沙弥的制度,要罗睺罗礼拜舍利弗尊者为师。
幼年的罗睺罗,不惯于僧团的生活,但是对于师父舍利弗和佛陀的教示,唯有尊敬服从。他每天打扫庭院,清洁环境,为在家的信徒服务,一得空闲,即修学佛陀的言教。有时候受年长比丘欺侮,经常丢弃他的衣单,罗睺罗都能忍耐。又有一次,因寮房被占而在厕所躲雨,遇到毒蛇,别人为他担心,他却毫不畏惧;他也曾经作弄取笑来访客人,受佛陀严厉教诲而发愿努力改变自己的心。由于罗睺罗的忍辱、受教,精勤修道,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即证得圣果。罗睺罗成为十大弟子中唯一的青少年圣者,实是青少年之光。他的天真、温和、忍让、坚强、沈著等美德和风姿,永远值得我们礼赞!
此外,自在主童子、遍友童子、善知众艺童子、德生童子、月光童子、金色童子、睒子童子、光明童子、聚沙童子等,都是佛教中有为的青少年。
四、妙慧童女
在《大宝积经》中,记载一位具深妙智慧,发坚固愿的童女——妙慧。她是摩揭陀国王舍城中地方士绅之女。佛陀在耆阇崛山讲经的法会中,年龄才八岁的她就常常在座。
妙慧童女,面貌秀丽,行动举止端庄温和。一次,佛陀说法时,她从容不迫地走到佛前,右绕三匝,顶礼三拜,并向佛陀提出十大问题,震惊全座,即:如何才能获得端正的身体?如何才能获得大富大贵?如何才能免除眷属不和及多病死亡?如何才能像佛陀一样端坐大宝莲花?如何才能游诸国土,礼敬诸佛?如何能够没有冤家对头?如何讲话才能令人生信?如何修持佛法才能免除障碍?如何才能降伏烦恼魔障?如何才能见佛闻法?
妙慧童女以八岁之龄,即具大无畏的勇气和长者般的耆德,难怪文殊菩萨也要向他赞礼。
五、妙贤
妙贤是一位美丽又具贤德的少女,本已许配予杰出的青年大迦叶为妻,为了清净修行,与大迦叶商量后,即各自投师学道。最先学习外道思想,后来弃邪向正,皈投佛陀出家学道。出家后的妙贤,遵循僧团制度外出托钵,却因貌美而受路人指点,不禁为美丽的外表心生悲哀。妙贤少女,生性简朴,不喜浮华,专心向道,很快地便证得圣果。
六、散华天女
《维摩经》记载,维摩居士示疾时,诸大罗汉和大菩萨前往探病。在维摩居士穿来走去的侍者群中,有位年轻貌美的少女。舍利弗对此大为不悦,认为修道的地方,男男女女,太不庄严。因而对这位少女生起轻慢之心。
天女知道舍利弗的心思,即从空中散出缤纷的花朵,那花朵落在菩萨身上,即时坠地;落在舍利弗等罗汉身上,却沾黏不去。正当舍利弗尴尬之时,天女即对舍利弗说道:「尊者舍利弗!你为何要把花朵去除?」舍利弗忍耐著回答说:「这些花朵落在身上,很不如法,所以要去除。」天女微笑说道:「尊者!你不可说此花不如法,花是没有分别的,是尊者自己心生分别!如果皈依佛陀出家,心有分别,就是不如法!」年少的天女一语,竟然使得大阿罗汉哑口无言。
除此之外,在佛经里尚有月上童女、慈行童女、有德女、有德童女,以及《法华经》中的八岁龙女转女成佛。可见少年女性的智慧也可以和大德菩萨平等,无有尊卑高下。
众生本具清净智慧德相,在佛教里,是不可以男、女相分别道德高低,也不可用年龄大小衡量智慧的有无。
版权所有:准提咒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