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本质
真正的修行就是如法修行。在于五蕴、六根、六尘所对应的点点滴滴。在于起心动念,当我念头起来,晓得此念头错了,马上把它改正和终止。这个念头,我是利己损人?我这念头起来是贪、嗔、痴、慢、疑?错了,马上改过来,这才叫真修行。修行在那里修?就在根尘相对的当下,在我们起心动念之处的当下。我们开口说话,想想这话该不该说?不该说,说错了,我们要把它修正过来。我们身体的一些动作,如法不如法?不如法,我们把它修正过来,这个叫做真修行。
修行当真没什么玄奥之处,非常的朴实无华。具体一点说,真正的修行发生在心与感官对象相遇的地方;感官接触的发生点上,就是修行所在。例如:当人们说到我不喜欢的事时,憎恨之心就会升起;假使他们说的是我们喜欢的事,我们便会体验到愉快──这就是修行所在!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这些来修行呢?这是个重要的课题。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追逐“快乐”,逃避“不快乐”,不断地那样修行下去,那么直到死亡的那一天,也永远见不到佛法的真谛,一切都将会是白费功夫。当快乐和痛苦升起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应用佛法,使我们从它们之中得到解脱呢?这就是修行的重点了。混乱升起的地方,就是宁静可以升起的地方,哪里有混乱、烦恼、魔障,我们透过智慧回观返照,哪里就有宁静和禅定。一切都是自性的客观显现,一切都是平等,一切都是缘起性空。
如果我们真正地了解佛法的修行,那么,在生命中,无论我们从事何种职业、何种职位,老师、医生、政府官员或其他,我们每天每一分钟都将能够活在“法”的修习中。一般人总认为在家人无法修行,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如果一个人真的想做某事,他一定办得到。就象常有人说:“我无法修行,我没有时间。”假如我告诉你,每天早上五点去大十字天桥捡一万块钱,我们肯定就有时间了。说明对于我们而言,捡钱比修行更重要。说到底,是我们不以为修行是件重要的事。其实修行同世俗的工作和学习一样,不努力不勤奋,没有毅力,当然不会进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道理都一样。
再者,佛法的修习,并不需要我们去到处寻找或花费整个的精力去达成,我们只要观察那些在我们心中升起的各种感觉:当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觉味,以及其它种种时,它们全都会来到这颗心——一颗清明觉醒的心。现在这颗心认知到这些色、声、香、味、触、法时,会发生什么事?如果对对象产生喜欢时,我们会经验到愉快;如果不愉快生起时,我们便会经验到不愉快,就只是那样子,生灭无常的某种轮回而已。分别的“识”来了,我们要息灭它、转化它。这才叫作做功夫,才叫转识成智。一直跟着“识”跑,修行当然就不会成功。
因此,修行从具体事相与操作上讲,首先是明白“识妄即止”。别说是普通修行者,就是已开悟的初果圣人,一样都要识妄即止,要消除一切习气。因为开悟刹那见“道体” ,未必时时刻刻吻合于道,业力与习气依然都还存在。所谓“初得见宗,常在忘失中,执于迷境,每当发现则需猛力,才得提起见宗。然而旋得旋失,反复不已。提起之时,因作意猛烈,妄念必须顿止,此即识妄即止”。因此,识妄即止是任何层次的修行者都必须信持的。其次是蛇结自解。蛇不怕被系成个结,它自会解开。无论什么境界和磨难,无论好相恶相,无论有念无念,皆平等视之,一切是自性的起用和显现,功夫渐深,见怪不怪,见宗则可以保持较久不失,其间作意己弱,失后再提也不花大力气。最后贼入空屋。一切不过是因缘聚散并无实性,无能再起迷执,如同贼入空屋无能为害。修行人得坚信有一个如如不动的“我” ,能看住和体认这一切。当我们真的心无挂碍了,如此,本性本觉就会现出……
以上,虽是偏重于借用禅宗的修持心要说明修行的具体事相,但真要进一步说清楚修行的具体情况,非实证之大德难加言诠,妙泽实在无力介绍。我只是以为,禅是非常殊胜的,哪怕不是修禅门的人,仍然要注意借鉴禅宗的“观心” 和“参念头” 。凡夫之所以迷而不觉,是因为心识的虚妄作用,在不可分别处强作分别,认为有自主的我,希望“我” 之外的一切皆合符“我” 的期待才好,并且有独立于我之外的外境为我所认识,所以产生能所对立、主客对立,从而形成了轮回业力和烦恼生起的根本。而禅的实践与证悟,无非是超越主体和客体的对立,直接契入“能所两忘”或“能所一如”,“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讲空了(性空),又不是断灭。对一切境界来了,我们能够象一面镜子一样,照得清清楚楚。虽然照而内心不动,寂而常照,清清楚楚,这样完全才会不迷失本觉。如此修行,必得成功。
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臭、舌尝味道、身体就是对外边环境的触觉、第六意识大脑就起知觉和分别,接下来什么人我执,法我执,无明与业障全来了。我们至少应该解悟一点,佛性是如来,遍虚空,周法界,不动不摇,无有来去,事事都是它的显现,处处都是它的幻化。我们(自性)要到什么地方去呢?没有地方可去啊!假如有个地方可去,还是尚未成佛的相状。
还有,我们要成圆成佛果,因地修行发心一定要大,一定要行菩萨道,广渡众生——生生世世众生苦,即是我自己在受苦,众生皆是我父母兄弟。总之,积累智慧福德,攒足功行,才能圆满佛果。不然,福德不全,功行不满,绝不能成佛。
圆成佛道是须具足三身四智的。我们先来看一下成就“三身”。
现在我们凡夫所修的,都是在修这个法身成就,也就是要打开我们的本来面目,亲证到法身为止。所以净土宗也好,禅宗也好,密宗也好,开始都是为证见法身修行。
所以我们具体地做功夫修行时,第一个目的就是要亲证本来的佛性。万事开头难,我们当然一下子做不到,这个念头才息下来,那个念头又来了,须要不停的与它斗争下去。元音大德说过,在起念时,我们要看见它,不跟它跑,不理睬它,它有一百个起,我有一百零一个不理不睬,在这样不理不睬的斗争当中,念头就不期自然而然的化掉了。当我们一念不生时,忽然“唰——”的一下,就能所双亡,根尘脱开了。当下身心(就是思想)、世界与虚空,一齐消殒无存,天真的佛性也就历然现前而亲证本来了。所以说一个人修到了这种任何境界都能不动心的“当下”,即会自性现出,那一刹就叫开悟,这就是已成就了法身。
完成了成就法身的第一步后,我们再做功夫勤除习气,心真空净了,就能转化境界,就能转化色身,就能开发神通证成报身佛。报身有两种,一种是自受用报身,一种是他受用报身。自受用报身就是功德巍巍所感得的大身,庄严美好,妙不可言,自己受用。他受用报身就是吸引众生向上用功求道的。比如佛弟子阿难因见佛之相好美妙,从而生出欣赏和恭敬之心,向往能同佛一样。证得报身又叫后得智,就是要广渡众生、行大乘六度,积累功德才能报身圆满。我们现在打开本来面目,见到法身,这是根本智,根本如此。后得智就是渡众生、攒功德福慧而得的。
接下来再进一步就能出意生身,即所谓的化身成就。证到三地菩萨就可以现意生身(第七识意根所生之身叫意生身)。证到五地菩萨就能出三个意生身,而第七识所化的意生身还是假幻的,只是佛性空相本体所起的妙用,不可执着。而到了八地以上的菩萨就能现种类具足的意生身。不光是现人身,要现什么就能现什么,可以现一切种类。这就是所谓的变化自在的化身成就。
化身圆满自在,变化无碍,是应众生之机缘而显现的,就象《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所说:“应以居士身得而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那我们如何证得化身呢?就是功夫要做到“微细流注断灭”,什么叫微细流注呢?就是法相宗所说的五遍行心所(就是作意、触、受、想、思)中的意,即作意。这个作意最坏,时刻在分别,什么事情它都要分别,而且它象潜水员一样,在深水底下动,不在上面动,看不见,动得快得很,要到我们最后做到至高的禅定,才能把这个微细流注斩断。那么,再起用动出“念力”时(已有大能量),就能现百千万亿化身,度百千万亿众生了。
下面我们略讲一下成就“四智”。
四智是由八识转的,即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八识转为四智要分四步,就是六、七“因”中转,八、五“果”上圆。我们现在在事境中做断除习气的功夫,就是转六识、七识。转第六识就是把我们的分别心,转成不分别而只观察的心。我们生来就喜欢分别,这个怎么样?那个怎么样?好的要,坏的就不要,人我是非太多,一天到晚都在分别当中生活,所以妄念纷飞,生死不了。第七识是传送室,把六识送来的信息都传到第八识里去。第八识是储藏识,等于是仓库,接受第七识的信息,把它藏到里面。第八识的种子多得不得了,多生历劫的种子都在里面。要把这些种子都断掉,这可不容易,要到十地菩萨才能断光。
“六、七因中转”,就是现在因地修行时须着力转换,才能进而转八、五识,圆成佛果。也就是说,第八识和前五识要到后来才能转成大圆镜智而圆证佛果。现在一切众生的第八识是昏君,它什么东西都要,不论好坏,它都抓住不放。到大圆镜智时,它就只照不动了,就不要了。前五识就是眼、耳、鼻、舌、身。它是对外的。我们平常说:“兄弟八个一个痴”,第八识是痴,不管好坏它都接受。“五个门前做买卖”,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眼贪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触境,都是对外的。“一个往来传消息”就是第七识,接受前面六识传给它的信息,送往第八识里藏起来。“其中一个最灵利”就是第六识,势力最强。许多法门的修持都在“第六识”上做文章,这个文章做好了,成就四智才会有根本的保障。
所以说成就四智到位,三身自然也到位,二者不会断然分割。不过,三身四智之详细情形妙泽根本不懂,大家若对此真有兴趣,请一定去参阅相关经典或向有实证的大德们请教。
我们了解了一点三身四智的常识后,自然应该明白我们修行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圆成佛果。那么,我们对于净土念佛法门便更能如法而不著法了。所谓“学在唯识,行在净土”即是告诉我们,末法众生修净土法门不能盲目,一定要明义理。净土法门也是以“第六识(意根)”为下手处在修行。永明寿禅师说得很清楚:念佛人的心,好比一盆水,佛就等于天上的月亮。水清净了,月亮就现在里面了。当我们内心纷乱时绝对是看不见事情的真相,即如这盆水浑浊,月亮就现不出来。我们也看不见佛。佛是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的,只不过在我们心中现出形象叫佛。
我们修净土时一定要明白,真如实相是体,是如来,其它的是妙有。化身、报身佛为妙用。如来没有固定的相,是应众生之心而显相化有,只因为我们着相,才会现相。这叫应化相。西方极乐世界分四种净土(佛门天台宗的划分):最下面的是凡圣同居土,上面是方便有余土,再上面是实报庄严土,都非常庄严美好。最上面才是常寂光净土(法身佛土)。
净土宗的修行人,净业成熟,快要往生时,佛就在他心中现起形象,我们念阿弥陀佛,佛就在西方现形应我们(化身佛),故名感应道交。千江有水千江月,一切水月一月摄。说到佛现相接引众生也有等级,因为功夫不同,所见相就不同。所以往生西方分九品。下品人只能见到化身佛(普通修行人),中品人看见报身佛(登果地的菩萨),上品人才能“见”到法身佛(弥陀自他不二,无形无相,佛像了无所得),也就是常寂光佛(真如实相)。普通念佛往生净土者,大多又名带业往生(往生于西方净土中的“凡圣同居土”)。什么叫带业呢?即不但往劫今生未了之业,即此念佛一念未净,亦名为业(从胜义实相讲,有念皆妄,有这一念也还不是成佛的本来)。所以修净土者,又叫修净业。凡带业往生者,到了西方极乐净土后,还须再加修持和努力,直到证到实相方为究竟。
若一个人以实相念自性佛,不著净土相,不著佛相,不著念相,念佛即念如来,到了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念到能念的我、所念的他一无所有,则能所双忘,实相现前,不待阿弥陀佛接引,即已证无相菩提(也是一种即身成就)。不过,咱们话还得又说回来了,末法众生业障深厚,多以仰仗持名念应身佛得以往生西方的凡圣同居净土,此处净土世界就有形有象,且无比殊胜美好,故为大多数净土修行者所信持。一般情形下,佛门多提倡这种持名念佛。
往生到什么净土,全全要看我们功夫的好坏。正因为最殊胜的常寂光净土就没有相,我们修净土时才要尽可能占领至高点,以100分要求自己(见化身佛、去凡圣同居土为60分及格),这样往生才有良好的保障。如平时只以60分万岁为着眼点,往往是不保险的。要知道,一切相都是我们自心所显现的,我们的心就像一面镜子,所有的相都是镜子里显现的影子,所以我们不要执着于有个境界,有个地方所去,这才是开了大智慧的表现。这种人离圆成佛果才是最为接近的。
版权所有:准提咒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