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往生语录】使称名之众生往生者本愿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者本誓也(一)
第四十段文,是法然上人在《四条问答》这篇文所开示的法语。这个法语设了一个问答,这个问答是要分别本愿与本誓的差别。《四条问答》这篇文虽然只有四条问答,但是将念佛的精要说出来,尤其是这个问答,在分别本愿与本誓的不同,对我们有时候似是而非的错误知见观念,有纠正的功能
法然上人《四条问答》:
【问:本愿与本誓其差别如何?
答:使称名之众生往生者本愿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者本誓也。故四十八愿是法藏菩萨当时之本愿,依此愿成就而成为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之名号胜余佛之名号者,本愿之故也。若不建立本愿者,虽称名号,不能破无明,不成为报土之生因,则与诸佛之名号相同,故阿弥陀佛誓言:“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为成就此愿,经兆载永劫之修行,今已成佛,此大愿业力附随故,胜于诸佛之名号,若称念者,依阿弥陀佛之愿力,决定往生也。是故闻阿弥陀佛之本愿,无疑住于应得往生之道理,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者,应思决定往生也。
譬如身着香味所熏之衣,虽谓其源是彼香味,然而衣香熏身故,成为其人之香。本愿熏力之香味熏于名号之衣,故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名号之衣熏身故,决定往生之人也。】
这段法语将本愿与本誓的差别,说的非常的明白。因愿文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两句话唯有第十八愿,所以第十八愿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就是本誓,站在果地上来说就是本誓力也,其它使称念阿弥陀佛名号的众生往生,就是叫做本愿,所以不难分别本愿与本誓其差别如何,这是让我们了解,本愿与本誓在名相的不同。我们如果对每一个名相有很正确的认知,那在研究净土的经论,往往就不会有文字障。在答之中,首先将本愿与本誓做一个简要的解释,另外下面再说明本愿使称念的人往生报土的道理,也说出阿弥陀佛的佛号超胜诸佛的佛号,就是因为本愿。
“使称名之众生往生者本愿也”,我们是称名者,阿弥陀佛的本愿使我们称名,才会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一句话也可以使我们了解,往生极乐世界这件事,是佛的愿力成就的,并不是我们自己念佛的工夫成就的。如果你说:“如果没有我的念佛,也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这样说也不是不对,只是于理比较不符常理,譬如喝白开水解渴,如果你说:“若是没有我喝白开水的动作,我也不能解渴。”这样说也不是不对,但是不符常理,是因为白开水有解渴的功能,才使你喝白开水能解渴,不是你喝白开水的工夫
。虽然是你念佛才使你往生的,但是是因为你念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把这样的道理,再更深入的讲下去,如果你要往生阿弥陀佛的清净报土,念十方其他任何一佛的佛号,都不能往生阿弥陀佛的清净报土,唯有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才能往生阿弥陀佛的清净报土。因为要往生阿弥陀佛清净报土的真因,法藏古佛以清净心,称性修行、全修在性,身口意三业修行,都是从真如本性流露而出,所完成的六度万行点点滴滴的功德,都是无为的、无漏的、无上的,所以佛号六字南无阿弥陀佛,有往生阿弥陀佛清净报土的无为功德、无漏功德、无上功德。
为什么我们凡夫身口意三业造作的修行,纵然会日夜急走急作、如炙头燃的身心力行,也不能往生阿弥陀佛的清净报土?因为我们不是称性起修,我们身口意三业的起行,不是从真如本性流露出来的,我们是意识心、生灭心、烦恼心在修行。我们修行会不会执着功德相?会!我们修行还没有办法修到跟空性相应、跟无住相应、跟无为相应,也就是我们的分别心、意识心、生灭心造作出来的,实在说不能称为功德,所以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在《法宝坛经》才会告诉我们,“功德在法身当中,不在修福”。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跟我们说,我们身口意三业所作所行,“是杂毒之善,虚假之行”,这两句话把凡夫的修行讲的太精妙了。“杂毒之善”就是掺杂了贪瞋痴三毒烦恼。我们本愿山弥陀讲堂,以前有一位在家菩萨,他有一次拿了一笔钱,我印象是台币十万块,要让我印经典,但是他有一个条件,希望我把他的名字印在经书的最后面:三宝佛弟子某某某,乐捐十万元,印赠经书,结缘大众。请问:这样有没有做到布施的三轮体空?没有!那这样就没有功德了,因为要做到三轮体空才相应真如、相应法身,才称为功德。从有执着他名字的功德相,所以只可以说是福德,不可以说是功德,有福德没有功德,道理就是这样说。
使称名的众生往生者,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所以阿弥陀佛的本愿,能够使称名的净业行者,往生极乐世界。法然上人这一句话,已经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往生这一件事情,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成就的。
版权所有:准提咒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