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代若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在庐山简寂观题写过这样一幅对联: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世间好语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论出我先师
。不难看出,李渔认为对佛、道两家不可厚此薄彼,应当一视同仁。其实,道教继佛教之后,于东晋时传入庐山,也曾盛隆一时,出现过“道释同尊”的局面。那时,山南山北,寺庙道观布满峰谷;山上山下,名僧老道摩肩接踵。位于庐山紫霄峰南麓的简寂观,就是卢山最负盛名的道观之一,居住在这里修经传道的便是南朝著名道士陆修静。(一)
凡是了解一点,},国道教史的人,对陆修静并不陌生。陆修静(公元406-----477年),字元德,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人。他在道教中的地位和声望,和他同时期的慧远之于佛教是十分相似的。
道教发源于五斗米道和太平道。所谓五斗米道,就是信教人要交纳五斗米作为入教费用。其创始人是张道陵。太平道的创始人和传播者是黄巾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张角。‘苍天当死.黄一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就是他们当时的q号。在东汉未年,道教还只是一种原始的民间宗教,主要流传在我国北方卜层劳动者‘卜间。后来,适应封建统治者政治上、思想上的需}},对道教进行创新和传播,在从事这项工作的人物中,就有陆修静其人。
宋元嘉末年,陆修静已经声名显赫,宋文帝曾多次邀请他去京城讲道,他却觉得道教方兴未艾,还是以传道为重,不肯受命,一直在长江流域漫游。
公元461年,也就是宋孝武帝大明五年,陆修静来到庐山。这座刚刚闻名于世的a巍青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他,陆修静在紫霄峰下,鸡笼山东北,爱构椿庐,静心颐神,采炼丹药,并握笔撰写道教理论,在庐山一共度过了七个年头。泰始三年(公元467年),宋明帝打听到陆修静在庐山修道,便再三请他去建康(今南京),并专门为他兴建崇虚馆。天子之命,不可一再抗违,陆修静不得不告别庐山,前去建康。陆修静在崇虚馆广集道经,致力于道学理论的研究。他将经戒、方药、符图等一千二百多卷分为“三洞”,莫定了以后《道藏》的初步基础。他的宗教著述进一步与地主统治阶级的利益契合,得到当政者的青睐,他也被誉为道教的“南无师道..。
陆修静于宋元徽五年(公元477年〕死在建康.终年七十二岁。因为诏益简寂先生,所以他在庐山的旧居也就叫做简寂馆,又叫简寂观。
据曾在江州作过刺史的唐1一忆李渤所写的《简寂先生传》载:陆修静死前两个月,即那年农历正月,就对门人说:我还要回庐山去,你们也都整装待发吧。门人听了无不感到惊讶。两个月后,即三月二日,陆修静便躺在床上,安然逝去。死时,他肤理辉烁,目瞳映朗,满室异香。这一说法虽然难以置信,但是,下面一件事情,倒还是可以使人相信的:佛教的慧远和尚生前有一条主张,人一旦死后,“行古人之平扩,“露骸松林之下,即岭为坟,与土木同状”。这种追求来生、忠诚信仰的不二之心,陆修静深受熏染,为之共鸣。他在临终前,也曾遗命:把他的尸休装在布袋子里,投放于崖谷。但他死后,门人不忍露尸,还是将其送回庐山安葬。
(二)
陆修静“羽化成仙”之后,庐山也流传着神化他的传说。据说,在庐山北麓太平宫的钟鼓楼内,曾藏有一条蟒蛇,经常出来伤害人。蟒蛇吃人时,先吐一阵气,然后再一吸,人就被它吞食下去。由于蛇害猖撅,弄得附近的老百姓谈蛇色变,异常恐慌,以至后来不敢说蟒蛇咬人,硬要说成是“彩云拥人升仙”。陆修静得知此事后,便和慧远一起,在蟒蛇时常出投的蛇冈岭作法,一举斩死蟒蛇,为当地人民除一大害。
陆修静作为道教经书总集《道藏》的早期编辑者,他的广博学识曾使得后代很多文人学士钦羡不已,他们寻访、游览陆修静旧居,留下了不少瑰丽的诗篇。作过江州刺.史的唐代诗人韦应物在《简寂观西涧瀑布下作》这首诗中写道:涂流绝壁散,虚烟苹涧深。丛际松风起,飘来散尘襟。究萝玩休鸟,解组傲云林。茶瓜邀真侣,筋的洽同心,另一位唐代诗人顾况则被简寂观落日余晖中的景色所动情,轻快地吟诵道:青峰青溪直复针,白鸡白犬到人家,仙人住在最高处,向晚春泉流白花。
版权所有:准提咒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