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咒感应网

善导大师:《第十八愿善导释》 061 人中芬陀利 观音作良朋

发布时间:2024-08-01 05:05:08作者:准提咒感应网
善导大师:《第十八愿善导释》 061 人中芬陀利 观音作良朋

二、善导大师释“芬陀利华之文”

(一)念佛超绝,非杂善为比

“芬陀利华之文”共三十八个字,这段文善导大师是怎么解释的呢?善导大师说:

正显念佛三昧功能超绝,实非杂善得为比类。

善导大师说这段文正是在显示念佛——“专称弥陀佛名”的功能、功德力用是超越的,超越定善、散善,超越诸善万行。“超”是超越,“绝”是绝待,不是相对的,是绝对的。既然是绝对的话,就不是能够比较的。如果能够比较,就表示仍是相对的了。

“实非杂善得为比类”,念佛不是其他的善所能并肩、比类的。这种立论是非常让人讶异的,因为从文献的记载中,在自古以来净土宗的祖师大德的著述里,很难看出有这样卓越的解释。

以《观经》的铺陈,在这段文之前,是用很长的文字在解说十三种观,同时也说明三福及其功能,也就是说,三福为因,九品(上品生、中品生、下品生)为果(善导大师说“三福九品,名为散善”)。亦即,从行文看,《观经》从一开始,文文句句都是在讲解十三观(定善)与三福九品(散善),可是到了流通分,善导大师却解释说,念佛不是其他的杂善所可以比较的。杂善是什么呢?就是念佛之外的八万四千法门,浓缩起来就是定善、散善。所以,这里的杂善就是定善、散善,定善、散善开展出来就是八万四千法门。

念佛,看来似乎毫不起眼,非常简单,有嘴巴就可以念佛,甚至鸟儿也可以念佛,小孩子无知无识也可以念佛,可是却有这么超绝的功德力用。

在十三种定善中的第九观中,有一段经文说: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善导大师对这十六个字特别加以解释说: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自余众行”也就是杂善的意思;“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若是跟念佛比较的话,根本不能比较。这里的念佛,当然就是付嘱文所讲的“持无量寿佛名”,而不是“观无量寿佛像”的观想或观像。

(二)名号是弥陀正觉功德

为什么念佛这么简单,功德却这么殊胜呢?完全都是这句名号的功德力用,他不是一般凡夫的名号,不是一般人、事、物的名号,它是佛中之王的阿弥陀佛的名号,这句名号涵盖着阿弥陀佛的正觉功德在里面。

不过,这句名号跟阿弥陀佛本体的关系,义理非常深,一般人理解不来,理解不来就无法相信,因此说净土法门易行难信。

(三)念佛人中芬陀利华

这句名号的功能,能使念它的人次生(下一辈子)往生极乐世界成佛。因此,释迦牟尼佛就预先以“芬陀利华”来比喻、赞叹而言:“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不管圣人、凡夫,善人、恶人,出家、在家,不管大人、小孩,不管人类、畜生,不管天上、地狱,只要他能够念佛的话,阿难你要知道,你不要轻易忽略,不要轻看念佛人,当知这个人就已经是人中的芬陀利华了。”

人有惑、业、苦,无量劫以来含藏的烦恼、业障,导致无穷无尽的六道生死轮回之苦。可是,只要他念佛,愿生极乐,人间也好,天上也好,虽然尚有烦恼、业障,但是烦恼、业障不再能污染而使他下一辈子继续轮回受报。为什么?因为阿弥陀佛的光明始终不离地摄取保护着他。他一旦命终,阿弥陀佛就会现身迎接他到极乐世界;而极乐世界是成佛的境界,到了极乐世界就必定成佛。所以,释迦牟尼佛就用芬陀利华来比喻念佛人。

以通途的次第来说,成佛必须经过五十一个阶位,直到等觉一生补处。所以,如果想下辈子成佛的话,必须现生是一生补处的阶位。就好比将来想要登基成为国王,必须现在成为东宫太子。

菩萨为胜友

因此,释迦牟尼佛接着就说: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一生补处的菩萨,念佛人跟一生补处的菩萨是同等级的,所以观音、势至是他的朋友。

一生补处

《无量寿经》说,到极乐世界都将成佛,都将证得涅槃的果位。但是极乐世界只能有一尊佛,要成佛的话,都是到十方世界去,所以《阿弥陀经》就说:

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鸠摩罗什译本)

现今所发现的《阿弥陀经》梵文版是怎么讲的呢?“往生极乐世界,都是清净、不退转的一生补处菩萨”,这令我们听了会感到很讶异而不敢承当,但这却是很自然的。

梦中虚假喻

所谓烦恼业障、六道轮回,是真实的还是虚妄的

?是虚妄的。就像做梦,梦中的苦乐是真的还是假的?是假的。可是对于一个没有醒过来的人而言,就一直在做梦,所谓大梦未醒;如果醒过来的话,他看梦中的人,就清楚那是颠倒的、虚假的,所谓“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我们众生都有病,种种的烦恼、计度、筹量、分别、执著,在一个心性比较平静的人来看,那些都是虚妄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准提咒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