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咒感应网

嘎玛仁波切:学佛修行能否真正获益,也是需要根据我们学佛动机来定性的

发布时间:2024-08-11 05:04:13作者:准提咒感应网
嘎玛仁波切:学佛修行能否真正获益,也是需要根据我们学佛动机来定性的

对于修行的认知,如果只是停留在世间福报,有所求有所得的层面,或许也无法从根本上将佛法的博大精深学以致用。

所求所得之心,其实也是我们内心时常处于患得患失而深感迷茫和痛苦的根源。对于修行的认知,还是要有进阶式、客观而深刻的理解。学佛修行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能够了知佛法,作为佛弟子们,又能获取什么呢?这样的问题,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需要时不时的跟自我的内心展开一次次深刻的探讨与交谈。

通过对于佛法的修学,真正能获益的结果,也是需要根据我们学佛动机来定性的。对于我们来说,无论希求世间法的什么,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期盼通过希求满愿的结果,来获得内心的安定与愉悦感

。另一个层面,就是任何我们希望通过所求,能得来的如愿,都要远离痛苦和苦闷的感受。

那么通过佛法的获益,进而学以致用的根本收获,完全取决于我们如何从根源上解决所有让我们感觉痛苦的一系列问题。从心上着手,用佛法的点滴调试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久而久之,想要通过修行来期望的,就不仅仅只停留在肤浅的世间福报层面了。

闻思修佛法的获益,只有自己最能深刻体会。当我们觉得受益时,就可以帮助他人了解佛教,慢慢引导他人学习佛法。因为通过佛法给予心灵的滋养,会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具弹性,而且心灵向善的力量也会越来越强大。

当我们通过对于佛法的所学、所修、所感而去试着感染旁人或引领他人亲近佛法时,并不是说我们有多懂、或修行已经到了一定境界,并不是这样的。其实,提倡大家能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去传播向善的力量时,除了是“一帮一带”服务与奉献精神的体验,同时也是自我检讨、自我学习的机会。

就像我一直教导大家,实际上我也在经常检讨自己。在我们教别人,说别人缺点毛病的时候,更要看一下自己身上有没有这些缺点毛病。如果有,就要想办法去改。虽然不可能一步改到位,但最终能把自己的缺点毛病都改掉,这才叫修行人。

修行基本上是一种自我透视和反观之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要感恩众生的恩德,因为当我们想要为了众生离苦得乐去奉献一切的时候,也因为这样的机缘,众生让我们更进一步的反思,并更好的修正自我的不完善。

我们现在经常重复讲的很多内容,是因为大家还没做到,所以就有重复的必要。就像我们每天念皈依文,念发菩提心文一样,看似唠唠叨叨,也一定要念这些。我们小时候,每次一上课,老上师——尊贵的土登曲吉扎巴仁波切都带着我们念发愿文,“为了利益天下所有一切苦难众生,早日脱离轮回苦海,早日成佛……”这样听了七八年以后,有一天我们去问师父,“为什么每天早上都要念这个?能不能改一下词儿?”师父说,“你能改成什么?在没成佛之前,也就只能念这个了。”每个佛弟子都要以身作则,以德服人,自己先做一个好的佛教徒,不能说自己没有缺点,不能说毛病都长在别人身上。每个人都要慢慢改。

像老上师他们修得这么好,已经到了佛菩萨的境界,基本应该没什么缺点了,可他依然会常常忏悔。老上师讲过,他在28岁的时候有一次辩经,是把一位年长具德的大堪布给辩败了。后来他为此,一辈子都在忏悔,说自己当时太血气方刚,不懂给老堪布一点面子。但这也是情有可原,因为那位年长的老堪布特别喜欢以另一教派的方式引经据典,老上师辩才无碍,就觉得我们这里是宁玛巴的大佛学院,为什么老用别的教派来引经据典?自己教派可以引用的已经够多了。结果,当时大堪布坐在法座上,老上师坐在法座下,老上师把大堪布辩得哑口无言。后来,老上师就为此忏悔了一辈子。其实对我们来讲,佛法辩论没什么的,但老上师觉得这是他这辈子犯得最大的错误。

我们要向老上师学习,学习他这种勤于忏悔的精神。阿底峡尊者说过:自己学习小乘时,没有犯过任何戒律;进入大乘,偶尔会犯戒;自从修习金刚乘以后,所犯的戒律就像飘落的雪花,不知道有多少。但因为每次都念修金刚萨埵百字明,一生之中,从来没有跟罪业一起睡觉过。所以,我们也要像阿底峡尊者学习,不要跟雪花似的罪业过夜就好了。每天坚持修行,一日三餐一样的修行,早上前行发菩提心,然后正行空性见,如梦如幻看待一切人事物,晚上结行把坏的忏悔掉,好的功德回向圆满。这样就已经很不错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准提咒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