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阳按:佛教禅定方法中,有一种叫“般舟三昧”的。佛门弟子如果修持这种戒定,十方诸佛便会出现在自己眼前,佛国净土的清丽超尘的景象更是毕现目前。正如佛教经典《摩河止观》中所说的那样:“如明眼人清夜观心,见十方佛亦如是多。”天台宗更是据此而立“常行三昧”的修持方法,以三月为一期,一心常念阿弥陀佛,绕佛像常行不停,便可再生阿弥陀国。
清朝后半叶,丹徒(今江苏丹徒县)竹林寺沙门悟先法师修成这“般舟三昧”,功成正果。
悟先法师俗姓高,字省一,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氏。他的祖先世世代代都躬耕田地,种植桑田。因此,悟先法师生到人世,便承袭了农人家风,诚意朴质,不务浮习。可是,当他年仅十二岁的时候,慈母却突然一病不起,撒手西去。年幼弱小的悟先谨奉孝子之礼,悲恸欲绝。心想:“慈母离开尘寰,她会到哪儿落脚呢?别人说佛法能够超度亡魂,我为什么不去皈依佛祖,诵经念佛,替我母亲超度呢?”这样想着,他果然就生出出家之意,想去投身佛门,无奈严父不允;而且,作为一名孝子,“父母在,不远游”,这是一个基本的行为准则,所以,尽管年纪弱小,悟先却仍然决心力养严父,使之尽享天年。
这样,又过去了许多年,直到父亲去世了,悟先才得以如愿地来到天峰寺剃发修行。不久,他又来到扬州天宁寺受具足戒。
在天宁寺,修习未久的悟先和尚曾经很有感慨地问别人:“出家人希望超登上果,现在却只是一味地修持心性,是修为的正途大道吗?”听他感叹的僧侣,不觉心生惊恐,却又怕无法辨别,只好任由他去思悟。后来,悟先和尚又来到焦山寺,从寺僧嘴中闻听到佛国净土之学,不觉心生欢愉,自立课程,专心修持,毫不懈怠。又过了好几年,佛法已小有根基的悟先和尚又听人告知他说:“你不是想眼见十方诸佛、往生净土吗?其实,要做到这一点,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 只要你一心一意,刻期求证‘佛立三昧',也就是‘般舟三昧',那么,证通之日,便是你面见诸佛之时啊!”
悟先和尚一听,不觉大喜,还告诉人们说:“出家人一定要做到这样,才能称得上功德圆满。否则,一生忙碌,却一无所获,枉此一生!”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悟先和尚便发愿立誓,闭关念佛,希望能够一举证通这般舟三昧的大法行。可是,当他才入关后,禅定方始,而妄念杂想却纷纷侵袭头脑之中,如同大海中狂涛汹涌,谲澜四起,即使自己用尽心力,希望以一腔正意厌压邪念妄想,却怎么也澄澈不清,抑制不住。于是,关期倏忽已满,而悟先和尚竟然一无所获,只好怏怏出关。
出关后,悟先和尚一面修习佛法经籍,一面又不时反躬自省,检点自己闭关无果的根由。但他那颗证通般舟三昧的心愿,却从无一日稍有息止。只等时机恰当、成熟,便当再入禅室,从头修持。
一晃眼的功夫,好几年又过去了。为了再次修持般舟三昧,悟先和尚来到扬州,居止古刹静室,重新闭关,努力修习起来。
这一回,他刚刚进入关房之后的一段时间,情况一如当年,杂念纷至,妄想翻涌,内心不得宁静。时日快要过半时,仍然没有丝毫进展。悟先和尚不禁大为悲恸,哀伤不已。却又坚守正心诚意,不愿半途而废,所以,他就更加恳切诚挚,尽自己的最大努秉持正心,希期有所收益。这样,又坚持了一段时候,悟先和尚偶一返观近来心境,竟然发现情识破灭,妄念渐息,就更加努力地修持。等到再过了一些日子,悟先和尚又发现,原来一直困扰自己的妄想杂念现在不过是每天出现三、五次;而且 , 只要是这些妄想一抬头出现 , 悟先和尚便发现阿弥陀佛金容灿烂 , 庄严微妙 , 卓立在眼前的空中 ! 悟先和尚发现自已修持境界有进展, 不觉大为欣幸 , 连忙礼拜阿弥陀佛 , 感念这位西方极乐世界教主的接引。可是 , 拜谒完毕,悟先和尚却又犯了难 , 暗自忖度:“现在,阿弥陀佛就威严地端立眼前,我作为一名弟子信徒,无论是流涕、垂唾,或者打阿欠、伸懒腰等等,都是对阿弥陀佛的大不敬。但我又尚未修持到这种境界,涕唾欠伸俱不出现,这可如何是好?”悟先和尚如此还真犯了难,思忖半晌,不得其理。突然,他又想到:“即便是尘俗中的父母,尚且不会因为子女的污秽而心生嫌弃,更何况是大慈大悲大光明的阿弥陀佛呢?”思悟通彻了这一层,悟先和尚不觉洒然欢笑,修持也就更加虔诚了,进境自然大有提高!
这样,转眼之间,悟先和尚不觉心境廓然,宛如皓月凌空;善恶是非之念,悉数泯灭。万念澄清,纤尘不染,动静如一;心口之间,只存佛祖名号。而且,神气倍增,根本就不用卧床假寐;也忘却了饥渴,侍僧送进来了饭食,便张口吃掉,如如没有送来,也就罢了,丝毫也没感觉到困苦。
而悟先法师禅定修持的静室,原来是紧闭四方上下,除了侍僧送来取走饭盒的小小孔洞之外,别无其他洞隙。但是,现在,悟先和尚虽然仍身在静室之中,却抬头一望,而墙壁却全都虚无得仿佛没有了。自己能够轻易地直达光明,洞彻十方诸佛、菩萨,看见佛国净土,金地莲池,七宝行树,宫室楼台,多得不可胜数。而且,所止所行,各处境界如一,昼夜不分,辉丽无间,超胜博富,哪里是尘寰之中有关佛国净土的经籍所能尽述!如果不是自己修证通达,亲眼所见,亲房所厉,悟先法明怎么也不会思悟到这样美妙的境界!
一天,悟先法师正在继续修持之时,忽然发现眼前出现了两座宝莲花;花上端坐的天人跟日前所见的诸天菩萨一无二致,状貌浑同;但远远望去,这二位天人竟然很有些像是自己尘世父母的相貌。等到宝莲花冉冉飘零到跟前,悟先法师仔细一看,不是自己的父母又是谁?没等悟先法师开口说话,跪拜行礼,他的母亲便抢先说道:“悟先,你是因为我魂命归西的缘故才发心出家的,现在,你终于证通般舟三昧,法行超迈了;而我和你父亲,也正是因为你才得以双双往生净土。现在,我正是遵奉阿弥陀佛之旨,前来告诉你这些情况。”
悟先法师一听,不觉大加欢喜,就要站立起来拜谒父母,他母亲却制止了,说:“阿弥陀佛就在眼前。你不要因为我们的缘故而扰乱了你自己的定力。你的志愿已成,好生努力,他日到净土再相见吧!”说罢,转瞬即隐去不见。悟先法师还想寻觅,却发现满眼都是宝莲花,与大地之上各种各样的花卉互相披拂混杂,莫辨其迹了。
从此以后,悟先法师心中的净境佛界不变不退,时时刻刻无不充溢胸中,直到他出关释定。但就是在出关之后,却依然是心境寂然,浑忘时间的长与短,即使长达百天,在他眼里却不过是才及兼旬。尤其令世人、僧道所惊叹不已的是,证通般舟三昧,法业深厚的悟先法师,此时不过三十来岁!真可谓青年有为,前途未可限量。
后来,悟先法师一直坚持诵佛念经,从不懈怠,直到年迈体弱,依然一如既往。天下僧徒在不闻风而来,参谒不休
。悟先法师却只跟他们说及入道事佛的缘起和后来苦证般舟三昧、得见佛国净土的超凡境界。此外别无他话。有人还不满足,就向他请教禅教法门,但悟先法师却只是淡淡地、也是诚实地告诉这些人说:“我不知道。”正因为修持通达,功成正果,悟先法师年岁已迈,鬓发皆白之时,而面容却依然温润如同少年,全品不见半点皱纹。
悟先法师曾经出任过一段时间天宁寺住持,但不久即辞去,来到丹徒竹林寺继续修持。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4年)四月初六日,法业深厚、万众景仰的悟先法师在竹林寺寂然圆化,往生净土去了。时年也七十四岁,法腊五十五年。
版权所有:准提咒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