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如虚空(图片来源:资料图)
“何名摩诃?摩诃是大。”那么大有什么内容呢?“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这就给我们提出要求了,给我们指路明灯了:一个学佛的人,心量要广大,大得像虚空一样。在具体的修行方法上,不要偏空,也不要偏有;在修行的境界上要像虚空一样广大。我这样讲,可能太抽象了,你们大家听了以后,还是有一种隔膜的感觉。
过去我在落实宗教政策的时候,遇到过、亲近过果一法师。那时的机会特别好,我亲近了很多老法师,其中有一个老法师叫果一法师。他很苦恼,也没有多少文化。他当年在云居山住的时候,被人迁单,下了云居山。走到佛印桥的时候,他自己发愿说,我将来要建一个十方的道场,安身办道,让天下十方的僧人都有挂单。所以他就去了东林寺。到了东林寺,正值文化大革命,他在庐山种树种了十三年,亲近虚云老和尚亲近了六年,受尽了磨难。据说好汉坡光的一面,现在合抱粗的松柏都是他亲手栽的。他一个人栽了几十万的树。落实政策以后,他第一个跑到北京去要求政府落实东林寺。当时,东林寺只有十三间草屋。当地的老百姓没有觉悟,不知道宗教政策,当他们听说要落实东林寺的时候,就把埋死人的棺材堵在庙门口,就不让他建庙。老百姓认为和尚建了庙,征了他们的土地,占了他们的利益。果一法师端着碗喝稀粥的时候,因为他剃了光头,老百姓就把口水、鼻涕都吐到他的头上,又流到碗里头,他都吃了。有个老外一看:这是严重地侵犯了人权,就把老和尚塞到车子里头送到南昌。政府再派人把他接了回去,要不然命都保不住。这些老法师,当你亲近他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他不能够讲经说法,他甚至也不会搞经济运算,但他的忍辱功夫非常的深厚。正因为如此,他不会设计,不会化缘,不会讲经说法,他就是用自己的苦恼的心行,把一座大庙建了起来。他建完大庙以后,并不象我们这些老太婆、老妈妈这样每天拿着念珠念佛,但是他预知时至。他临终告诉我说:“我这次建了山门以后,我就到马尾水那个小庙去了。”他跟我打招呼了。果然,三天之后,他就圆寂了。
由于他的心量非常的广大,他超能力地发挥,做出了辉煌的事业。后来我在给大家讲《普贤菩萨行愿品》的时候,总结一句话。我们这些愚蠢的人呀,每天就会说:我要求智慧,我要礼佛、拜佛。我要求智慧,智慧从哪里来呢?一句话:心量大,则智慧大。愿力大,则智慧大。你的心量大,你的智慧就大;你的愿力大,你的智慧就大。有多大的愿力就有多大的智慧。普贤菩萨智慧大不大呢?是因为他的十大行愿。所以说,智慧如果说是水,那么它就需要一个大器皿去承载它。器皿越大,装的水就越多。大海大不大呢?大海里头鱼鳖海怪都有,正因为大海广大,所以能容纳万物。一个人如果发现自己智慧小,福报不够,首先要扩大你的心量,你的心量大就能够容纳下万物。
还有一口诀。你常常观察人群就会发现,有的人心里头不能容下人和物。“人不容物,物就不容人”。你的心里头装不下任何的钱财,钱财就不会靠近你,这是因为穷的根在你的心里头。所以说,学佛要学广大的心量,在这里,广大的心量犹如虚空。我们再看看四大菩萨的心量大不大?文殊菩萨心量、地藏王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他都是心量广大。因为他们的心量广大,所以分证佛的一分法身。众生挖个坑也可以,众生烦恼也可以,但最终都要归于他的教化。
“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这是在说什么呢?这个广大的心量说的是我们般若智慧。《金刚经》当中,用金刚来比喻我们的智慧,它的锋利,它的明亮,它的坚利。在这里,六祖惠能不愧是开悟的人,当他说这摩诃大的时候,是说我们的佛性和虚空一样没有边际,没有颜色,没有长短,没有方圆。如果我们把这样的心性开发出来,人间哪里还有是非和烦恼呢?是非、烦恼是对碍的,是因为我们心中有对象,我们才有烦恼。那么,如果我们能达到这份天地,万物都可以在我们的心中。“诸佛刹土,尽同虚空,”这里说的是常寂光净土。这就涉及到在坐的各位念佛人,我们念佛求生西方,表面上是口在念,实际上是我们的心在念。我们的一念的心和佛相应,当下的念头就是清净的。净念相续,念念清净,入念佛三昧。入到了念佛三昧,没有你,没有我,没有能念的,没有所念的,没有东方,没有西方,当下就是常寂光净土。一个会念佛的人,应当有这样的认识,才有办法。
除此以外,既然讲到了净土,你们大家要想明白:一个念佛的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破生死,幻生幻死。要知道我们人来到人世间,造了无量的恶业和善业。我们得到了人身后,自己的母亲,自己家的亲人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非常的伤心、痛苦,这是我们动了凡情了。大大小小的生命来到这地球上,种种衣服、种种饮食、村营、聚落、城邑、宫殿、园林……不能尽数,它们生生灭灭,我们伤心了吗?我们没有伤心。显然,我们的感情是有局碍性的。人来到世间,生生灭灭,大梦一场。佛无非是告诉我们要借假修真,借念佛的法门,净化我们的心灵,然后让我们少造恶业,不在六道当中轮回。所以说,一个念佛的人首先要看破生死。所谓看破生死,就是幻生幻灭。对待生,不要作贱自己,不要糟蹋自己,不要对外界攀缘,好生好死。所谓好生,就是好心、好身体、少得病,这是好的果报。所谓好死,就是预知时至,心不颠倒,意不贪恋,走的时候不做垂死的挣扎,没有苦难的期盼,坦然而去。为什么要坦然而去呢?因为生命是轮回的,如果你认定了这一点,你怕什么呢?你就不必要怕了。我们为什么会贪生怕死?是因为我们迷恋自己的色身。对内,迷恋我们自己的色身,对外,放不下自己的权力、地位、金钱、老婆、孩子。如果我们把人活在世间幻生幻灭,这个道理想通了。那你有什么可十白的呢?就没有什么可怕了。
明朝有一个故事。有一个老太婆信佛,信的是十二万分的虔诚。初一、十五,一定是要拿上好的香和供果到庙里去供佛点。她每一次供佛的时候,别的佛不拜,专找西方三圣。把香和供果往那里一放,跪在那念念叨叨说:“阿弥陀佛,你接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吧。人间太苦了,我实在受不了了,我想去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庙里头来了一个小沙弥,这个小沙弥特别有悟性,他要考验考验这个老太婆,看你是真想去还是假想去。于是,他就躲在那个佛像后面,捏着鼻子说:“老太婆,你下午四点半就来吧,我就接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老太婆把供桌打翻,吓得扭头就跑,跑到外面对众居士说:“完了,完了,佛下午四点半就要接我走了,我这怎么办呀?”
我们嘴里头在念佛,念佛念什么呢?一心往生西方。真正往生西方的时候,我们自己愿意吗?这要好好问自己的心。
我还见一个半路出家的老师父。我到过广济寺,刚一进门,他见了我以后,就把念珠递上,说:“来了庙里头,你给我好好念佛。”他说:“你看我念珠又黑又亮,你得向我学
。”我说:“好,好,我向你学。”过了三年,庙里头台阶多,门槛多,他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摔了一个粉碎性骨折,躺在床上。我就给他买牛奶、买饭呀,照顾他。有一天我就发现他不念阿弥陀佛,念观世音菩萨了。我说:“老师父呀,你怎么不念阿弥陀佛,念起观世音菩萨了?”他说:“我这腿疼得受不了,念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呀。”我说:“那西方极乐世界不去了?”他说:“腿好了再去吧。”所以说呀,念佛一定要明理。如果没有看破生死,生死当前,我们心就乱了,我们心就慌了。如果我们平时不把佛教的道理搞懂,如果有恶人害我们,遇到困境的时候,遇到烦恼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办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了。要用自己的心和佛法挂钩,这才有办法。“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妙性本空说的是缘起妙有的道理。世间万事万物,假有是妙有,因缘聚散,就像我任意拿起的这个杯子,借着泥土、工匠和师父,烧成一个杯。杯子有实性吗?没有实性。但是它有一个妙用。众人的妙用是本空的,妙性就是假有的里头含有一个本空。“无有一法可得”,没有实性,没有一个东西永恒不变,让你拿到。就算是我给大家讲过的金刚石,它的磨斯度是十个,它是最坚硬的物体,拿着它划玻璃,“唰”一下就拉开了,但是它也没有实性。在宇宙间,它没有一个真实的东西。“自性真空,亦复如是。”我们的自性湛然无瑕,空空净净也是这样。亦复如是,这里头就暗藏着如是,如如不动,真实不虚。
版权所有:准提咒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