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咒感应网

“不二”与“任病”——读《圆觉经》札记

发布时间:2022-12-22 20:00:01作者:准提咒感应网

“不二”与“任病”——读《圆觉经》札记

  “不二”与“任病”——读《圆觉经》札记

  明尧

\

  记得刚接触佛教时,才囫囵吞枣读一两本书,便心生狂劲,动辄对他人当头棒喝:断什么烦恼,烦恼与菩提不二,修什么梵行?淫性即是菩提性!守什么戒?无戒才是真守戒!出什么家?在家即是出家!求什么佛?众生即佛!断什么生死,生死即涅槃!那样子俨然是一个世人皆迷唯我独醒的大开悟者。后读《圆觉经》,惊出一身汗,方明白不二之法是不能随便说的。连维摩诘居士对此尚保持沉默,何况我等凡浊之物!

  一个未断烦恼、未证得空性或圆满觉性的人,说不二时,易于犯因理废事的毛病,而将生死与涅槃、众生与佛、出世与入出、烦恼与菩提在事实上混为一谈,用前者否定、抹煞乃至偷换后者。初看好象是达到了不二,实则是一种无明:蔽于烦恼而不知觉悟,蔽于生死而不知涅槃,沉于爱欲而不知自拔。《圆觉经》称此为“任病”。

\

  所谓“任病”,《圆觉经》讲:“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生死涅槃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任病就是这样一种生存状况:无自依定外,盲目随他,沉于无明,流浪生死,被诸境转,麻木不仁。

  不二法让确实讲过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随缘任运,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如《圆觉经》中云:“一切障碍即究意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 。智慧愚痴通为船若。菩萨外道所有成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但这里真正的含义都是指,在断除我法二执、破迷识迷智二种四相的情况下,证得圆满觉性(即不变随缘之如来)而获得的一种对境不生贪嗔爱慢谄曲嫉妒等烦恼心绪、绝对待、无分别,无系缚、平等一如,随缘任运的大自由、大解脱的境界。在未证得无能所、绝对待、清净明觉的自性之前,诚如《地藏经》所云,众生的每一言行举止,每一起心动念,皆为菩提妙用。区别在于前者是被境所转的,不自由的,烦恼的;后者则是绝对自主的,清净的、快乐的。

  “任病”错会了此意,用烦、生死取代菩提、涅槃,错把随欲流转,心为物役的不能自主的流浪生死状态当作是圆觉妙心之无住无相随缘任运的大机大用,当作是获得解脱之后的任意纵横、放荡形骸的表现;错把在无明业障控制之下的作为一种懒散尽气的饥来吃饭,困来睡觉当作是真如自性的流露。任病表现上看是一种观念认识中的偏差,实质上则是爱欲未断的一种表现。大凡那些贪恋菩提果位,却不肯持斋守戒、放弃尘世名利声色之乐、如法修行的人,往往喜欢大谈不二法门,以此为自己的沉迷与堕落作理论上的辩护。这种人在他在谈不二法门时,他实际上是在说,我既想获得死后解脱的保证,又想充分地享受和满足自己那永无厌足的声色之乐和各种情欲。勘破这种人所谈不二是真是假,是非常容易的,只要看他有没有我执和法执,或者有没有烦恼,或者有没有分别,或者对境起不起贪嗔痴爱慢谄曲嫉妒等等就够了。一个没有证悟的人,是不可能断除上述诸无明烦恼的。

  不二是彻悟之后的究竟境界。要达到这一境界必须经过悟后起修的艰苦过程。虽然从理论上讲,无明无始,无明无性,无明无体,无明无根,只是一念分别所致,本质上是虚幻不实的,但要断除它却极为困难。因为无始以来,无明种下的妄识种子,导致惑业,惑业反过来又熏习妄识种子,恶性循环,展转造作,致使众生烦恼根深,积重难返。这种由无始以来形成的以爱欲为核心、以我法为二根本执的强大的生命惯性,要扭转谈何容易!所以古德云:理需顿悟,事需渐修,理悟能代替事修。

  三藏十二部,大致说来,不过是用来应众生不同根机以对治众生烦恼无明习气权设的不同方便法门而已。从思路上看,它是权且建立在能所、分别、对待之上,目的是要超越扬弃这些二元对立。故而,从究竟上看,这些用来断除众生烦恼的诸方便法门,也不过是一种幻术,不是真正的本地风光。从这种意义上讲,各种修法,观人我二法空性不实也好,修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也好,念佛也好,忏悔也好,都不过是以幻除幻,以幻证幻悟幻了幻觉来对治贪嗔痴等根本的幻无明而已,最后必须连能觉能破之幻觉智与所觉所破之幻觉无明都应一齐扫除,这样方可达到不二的圆明境地。修行达到圆明境地,才真正地实现了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灵心独耀而普应万机,出入自在。

\

  既然修行方法是一种方便,一种幻术,所以我们一方面在用它破除我执、法执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不要贪恋该方法本身以及由此而来的境界。这就是《圆觉经》中所讲的“要防家贼”。用幻智除幻识,犹之防外贼,而除幻智则犹之防家贼。《圆觉经》讲:“认一切我为涅槃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富,终不成就。”所以真正修行的人,对此不可不慎。

  要且,修行者既要防止偏于理不二而生“任病”,陷于识障,又要防止因执恋于能修之法、执此认贼作之子之觉障,此二方面亦是不二的。在修行上把握好此不二,路子才正,否则入魔而不自知。

  由不二之法,我想再谈谈衡量开悟的“标准”。开悟本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谈不上标准不标准,因为每一情境都可当作勘测悟境的尺子。古时大德在接引学人时就是这样做的。不过,开悟也还有一些共同的现象可以稽据的。能对境不生烦恼便是开悟。古德亦云:“学道不必将心求悟,但于一切烦恼境界透得过,便是悟处。”初学佛的人,往往认为这样说恐怕太简单、太便宜了,实则为最高境界。有神通不能保证你没有烦恼。但若真的无烦恼,必定神通无碍。故而修行人可在日常生活中于断烦恼上用功。众人会说,我现在正处于热恋中,很幸福,或者我正沉醉于美妙的舞步中,很快乐,没有烦恼,这难道是开悟吗?不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他所说的快乐幸福正是导致他无限烦恼之根源,其本身即为根本烦恼!此语是否当真,我不再费笔墨了,读者可自参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准提咒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