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问:“所见的学佛人中,多有修行不得力者,几年下来还是老样子,念念佛,瞌瞌头,不见心行转化,不见证悟道次,是什么原因呢?”请帮助查找一下,可以共同受益。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由于宗门有异,又有禅行差别,于不同道场修行人中,常见心行转化,有见证悟道次。但以大趋势而言,末法世中,众生缘劫衰而未亡,正法中兴初而未盛,学佛人中大多依末法修行,中少依像法修行,较少依正法修行;故而修行人中,多有不得力者,少见心行转化,难见证悟道次。究其根源,既有内因,为因缘善根不足;又有外因,为魔法世论干扰。虽千差万别,若具体而讲,其主要原因,可略为四十八种,分别如下。
一是所信不真,一信了之,不求其义,不详其理;二是流于盲从,只为好奇,发心不正,不明究竟;三是随众心理,人云亦云,行无决定,不能慎独;四是妄心难收,夹杂念佛,身心不静,难以专一;五是未求明师,自其昏昏,难以昭昭,缺乏点传;六是外缘所扰,犹恋世俗,喜欢戏论,荒废主业;七是追求灵应,为身去病,求事顺吉,乐此不疲;八是因缘不足,只有善因,不具法缘,难以实修;九是业习过重,善法难行,朝三暮四,诸障为患;十是善根不具,难行正法,末法心态,妄求往生;十一是迷执事境,求佛消业,念佛得福,烦恼如故;十二是心外求法,依赖三宝,不求自证,依相为真;十三是只取多闻,以多为胜,理悟圆通,少得法益;十四是贪求名闻,官阶名衔,学位虚称,以尊为荣;十五是不舍利养,多多益善,染污本心,增长业债;十六是想得名师,纷争门户,较量高低,为道速成;十七是不持戒律,污法破戒,人我第一,毁谤四众;十八是半途而废,心常退转,空耗时光,一事无成;十九是一曝十寒,禅为消遣,终日驰逸,与道无干;二十是自生法见,妄改门规,不依传承,意执定法;二十一是不受教化,痴迷愚顽,先入为主,一斑为豹;二十二是信心不足,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恐不证道;二十三是虎头蛇尾,几分热血,越学越远,佛在天边;二十四是不究了义,以善为极,不明深理,如何成就;二十五是依佛吃饭,只混日子,应付撞钟,不求甚解;二十六是乐见他过,招惹是非,人皆有失,唯我完美;二十七是心不识人,以耳为目,遇善知识,当面错过;二十八是自心不净,妄自猜测,他人意境,实无意义;二十九是不知谦下,疑嫉心生,轻慢初学,自障其道;三十是理障其心,以经执经,不知圆通,见思成惑;三十一是魔障其行,稍有精进,诸障现前,无法禅行;三十二是无明为实,烦恼难除,不行定空,知见颠倒;三十三是不修忏悔,难改其过,业习不消,漏失功德;三十四是以修为修,以道为道,不知放下,难入无为;三十五是不能勤行,懒散放逸,修不如法,缺乏担当;三十六是畏惧苦行,远离头陀,任其受用,名为修道;三十七是不发大愿,心无菩提,执著我法,妄计身后;三十八是五蕴炽盛,难辨魔境,妄解胜义,偏离正道;三十九是心无正定,邪虑为观,冥求法谛,不离区宇;四十是数沙为宝,语言文字,名相义理,欺人误己;四十一是色有生缘,边解诸法,以相生心,难抵诱惑;四十二是缓急失度,缓松懈怠,急紧易崩,不利修行。四十三是忍辱不足,缺乏定力,无明火起,毁功德林;四十四是以因为果,唯一念佛,不行他法,念有间断;四十五是心不质直,受委不坚,曲为谄佞,难经魔考;四十六是未破定性,二乘心智,疑惑佛性,不入中道;四十七是缺少智慧,得少为足,只顾自利,不能利他;四十八是诸佛不度,善神不护,昔破重戒,心行不善。
如此讲法,有依经说,有依传承,有依德论,有依践行。他处也有略义,唯此处专题作答,可能会有重复,但为释义规范完整,只能顺缘而为。对此如何对治,可依经论,可依宗门,可依师教,可依自调。如此知见,义理难全,仅为交流,同为自勉。2016/6
版权所有:准提咒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