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人类精神的补品,灵性的要求,亦是开发人类智慧的主要力量。人的生理,固然需要饮食营养,以延续性命;人的心理,同样需要精神食粮,才能健康正常。古今中外,一切英雄豪杰,能够面对现实,克制困难,完成人生责任,固然依赖信仰力量;而历代高僧,所以能化愚昧为智慧,化迷惑为清醒,甚至明心见性,成圣成贤,亦全靠坚固不移的信心。故古人说:信仰就是力量。特别是学佛,更以信为根本;因为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华严经言:‘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心地观经亦言:‘法宝甘露妙良药,能治一切烦恼病,有信服药证菩提,无信随缘堕恶道。’可知信仰对于学佛的重要。但信仰一定要正信,真信,诚信,而非迷信,邪信,或莫棱两可的信!
上古时代,人类知识贫乏,对于自然界水灾、火灾、风灾、山崩海啸、地震种种现象,无法抗拒,更无法理解,每以为天地间有一主宰人间祸福的神祇,敬之得福,逆之得祸,遂祭之以三牲酒礼,献之以壮男美女,博取鬼神欢心,求鬼神庇祐,赐平安、赐福寿!这些都是迷信的行为。
当知人间祸福,皆是人自作自受,绝非人与天赐,除了自求多福,扭转恶运外,实非鬼神可能转移。现代人类思想进步,已脱离神治意念,但由于人的贪欲无穷,每感不足,仍希望神灵庇祐,所求如意。因此,有人利用人心迷信的弱点,假借宗教名义,大搞迷信活动。近年很多人利用佛教,替人求财消灾,骗取他人财物,以遂个人私欲,使正信佛教,披上迷信外衣,涂上迷信色彩,蒙垢纳污,言之令人伤心不已。
中国自从中央政府,执行宗教落实政策,信佛的人与时日俱增,可惜大都神佛不分,邪正莫辨;不知佛是何人,法是何义。由于信佛群聚的无知,人云亦云,人拜亦拜,使正信佛教,变为迷信对象,实在可惜。因此,本人以坚定自己的信仰为题,与各位讨论,希望各位藉此机会,认识佛教,然后信仰佛教。
一、认识佛教
我们欲想认识佛教,可分以下各方面来研究。
(一)认识佛教的历史
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是远在二千五百多年前,降生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宫的太子,名悉达多。年幼聪敏好学,智商超群。及长大成人,因不满当时政制阶级森严,更为找寻人生真相,毅然放弃王宫生活,遍访名师。如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与苦行,终无所获;唯有反求于己,在不苦不乐的平静心境中,深入禅定。
结果,内在的智慧显现,夜睹明星,成等正觉,亲证佛性平等的真理。于是创立佛教,组织教团,实行平等的制度,提倡四姓出家,同一释子;同时要弟子们,实行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平等待遇的生活。用事实来改变当时社会阶级的不平,以身作则,领导僧团,由进取思想与行动的自由,进而证得真理生命的自由。由提倡种族与阶级的平等,而亲证佛性的平等。使当时印度政坛,出现以因果警诫,代替法律惩罚;以慈悲感化,代替武力征服;以自由平等的理念,代替奴役与逼害。不但解救了当时印度民间的疾苦,也解救了百千年来,人类精神的饥渴;使人皆可以提升自己,改善自己,取消生老病死苦,换取真理生命的自由与解脱。
释尊成佛前,没有名利的野心,没有权威的欲望,没有统治世人的思想与言行;有的,只是慈悲的怜悯,真挚的同情,以及热爱真理,加止拯救世人的悲愿。释尊创立佛教后,传播真理的态度,从不运用权威或感情来猎取信众,更不用神通妙用来震慑人心,有的,只是慈悲博爱的救济,苦口婆心的劝导。令人从佛的语言行动中,了解佛教的善美,知道以佛法作为生活的指南,比较信仰其他宗教更殊胜,更踏实,而乐意皈依佛教。
据说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之初,有一耆那教派,因妒忌佛的成就,常在信徒面前,故意批评佛教。当时该教有一信徒名西哈,曾向首领拿他普塔提出,要拜访释尊的意念。拿他普塔,恐以怕因此失去一个富有的拥护者,立即劝阻西哈访问佛教。但当西哈面对慈祥的释尊,请教各种问题时,马上发现其首领歪曲佛教的谎言。同时,觉得佛所说的,才是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真谛,认为释尊是当时的明师,立即要求尽形寿皈依佛,追随佛的右左。但佛不想西哈在简短的谈话中,就改变信仰,反劝西哈慎重考虑。西哈心想,假如今天离开的是佛教,而皈向耆那教派,他们一定欣然接受,而且大事宣传。比较之下,益见佛教的伟大,更加强他追随佛的决心。但释尊仍然认为西哈长期供养耆那教,现在虽已改变信仰,不再接受他们的思想与信仰,但仍应继续给予经济支持。西哈知道,这绝非耆那教人可能做的事,因此,对佛的信心,有增无减。由此故事,可知佛是如何淡薄名利,又是何等尊重其他宗教,以及力求和平共处的精神。
佛教,自从成立至今,自始至终,不曾有野蛮的行为,或侵略的意图,更没有敌对,不和谐,不合作的表现。有的,只是和平思想,博爱精神,以及增进人间福乐的愿望与努力。虽然在二千多年悠长岁月的弘传中,曾多次遭受外来欺侮,以及政治逼害。在中国就有三武灭佛的劫难,(魏太武,周武帝,唐武帝)但佛教徒总是以慈悲,容忍,宽恕,牺牲,避免正面的冲突,以免伤害生命,残杀无辜。反观目前世界各地其他宗教,互相逼害,残杀异己信仰的同胞,益显佛教的和平与伟大。所以,我们从历史方面认识佛教,是真实的,和平的,光荣的。
(二)认识佛教的真理
释尊说法,没有秘而不宣的部份,虽然佛初成道,演说华严大教,未能普应群机,不得不隐实施权,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但当众生机缘成熟,仍然将自己亲证佛性平等的真理,和盘托出,毫不保留的贡献世人。佛在法华经中说:‘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众生诸根钝,著乐痴所肓……若但说佛乘,众生没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堕于三恶道,我宁不说法,疾入于涅槃。’后因十方诸佛,善言慰喻,故决定‘为诸众生类,分别说三乘。’去鹿野苑,为五比丘,三转四谛十二行法轮,针对现实人生的苦恼,说人天乘教法,令人知这宇宙人生一切现象,无一不是从因缘生,缘生诸法,皆是无常,苦,空,原无实我。同时,指出致苦之因,及宣说灭苦之道。使人知苦断集,慕灭修道。
如是经过十二年的教化,令无量众生启发正智,远离邪恶,亲证涅槃‘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境界。然后说方等诸经,令小乘圣者,耻小慕大;再说般若真空,破相除执,使权乘菩萨,离空有二边,会归中道。最后,在法华会上,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开权显实,令众生皆知佛性平等,佛性本具,而发菩提心,勤求佛道。即使仅以一香一华,一杯水,一盏灯,供养三宝,或对佛像、佛经,一顶礼,一鞠躬,一称念,亦终成佛。
法华经言:‘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这种平等真理,不但给人正确启示,同时给人带来无限的希望与鼓舞!
(三)认识佛教的精神
佛教的精神,就是慈悲。涅槃经说:‘三世诸世尊,大悲为根本。’观无量寿佛经中说:‘佛心者,大慈悲心是。’法华经说:‘如来室者,一切众生,大悲心是。’华严经亦说:‘诸佛如来,以大悲心为体故。’可知慈悲,就是佛教的根本,亦是佛教的精神。
然何谓慈悲?大智度论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可知拔苦与乐,就是慈悲的内容。众生苦恼众多,除本身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冤憎会、五阴炽盛等八苦外,还有来自人事界,与自然界种种天灾人祸之苦。人与人间,基于互爱与同情,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识与财富,关怀剔人的生活与事业,解除他人物质上或精神上种种困苦,就是慈悲!对一切人和睦亲善,爱人如己,不伤害一切生命就是慈悲。
不过,人世间的慈悲,绝对不是佛的慈悲。因为佛的慈悲,是由亲证佛性平等的真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故观众生苦,于心不忍,而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种大慈大悲,就是情理兼顾:悲智合一所形成广大无比的爱心。故能不分冤亲与人畜,不分国籍与种族,一视同仁,深入人间,平等救济。不但拔除众生身心之苦,还彻底拔除众生生死之苦;不但给予众生物质与精神的快乐,还给予一切众生共证佛道无上菩提的正法乐。虽然佛的大慈大悲,不可能在科学家的显微镜下,检视其面貌,但却是真真实实的存在人间。如水之在地。如电之在空,充塞任何时间与空间,而且适合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需要。所以凡有众生的地方,都有佛的慈悲,传播寰宇历久不衰。
今天,科学已征服太空,但绝不影响佛教的弘传,反而因科学的发明,证明佛教理论的真实性。例如:二千五百多年前,佛以肉眼,观见一杯水中,含有众多的微生物,所谓:‘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现在科学已经证明。又如佛说:世界无量,众生无量,宇宙间太阳系也无量,科学亦已逐一发现。假如,今后科学家们,能深入研究佛学,一定可以助长科学的发明。可见佛教的精神,对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有其决定性的贡献。
二、信仰佛教
我们既然认识佛教的历史,是真实而又和平的;佛教的真理,是自由而又平等的;佛教的精神,是慈悲而又有贡献性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开始信仰佛教,皈依三宝。但三宝是甚么?又应该怎样皈依三宝?皈依三宝有何意义?有何功德?现分述如下:
(一)三宝的含义
三是数字,即指佛、法、僧三种。宝,是譬喻,譬喻世间上的财宝,可以提供人生活物质的享受,以喻佛法僧三者,能够提供人的精神食粮,使人身心健康,获得灵性高级的享受,因此,佛法僧被称三宝。
佛,梵文佛陀耶(BUDDHA),译名觉者,含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义。自觉,拣非凡夫的不觉;觉他,拣非二乘圣人的自觉;觉行圆满,拣非菩萨修因,觉行未满,而是佛果智圆惑尽,福慧具足,三觉圆明,万德俱备故名佛。
由于佛性平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故十方三世无不有佛。现在降生在我们娑婆世界的,是释迦牟尼佛。梵语释迦,译名能仁,是慈悲的代表;梵语牟尼,译名寂默,是智慧的内容。所以释迦牟尼佛,是综台大慈大悲,大智大慧于一体的大觉圣者。不但给人真理启示,慈悲教导,还可以运用佛法力量,将困居三界的苦恼众生,从六道生死轮迥中拯救出来,置于涅槃彼岸,令一切众生,皆得究竟离苦得乐,因名佛宝。
法:梵文达摩(DHARMA),译名法。含有自性、轨则的意义。宇宙一切现象,各有自性,绝不混乱,又定永久不变,如水之湿性,火之暖性等。佛亲证平等的真理,与佛所说大小乘教、理、行,果、种种方法,皆是成佛的轨则。我们无论从佛的言教,身教,或道德的感化,行为的启示,都能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因名法宝。
僧:梵文僧伽(SAMGHA),译名和合众,指正信佛教,证入法性,能住持佛教,代表佛教的僧团。包括比丘、比丘尼二部僧众。他们在共一信仰,同一目标,而且法制平等,经济均衡,和谐喜悦,生活安定的教团中生活,共同荷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分担住持佛法、弘扬佛法的责任,作人天师表,世间福田,故名僧宝。
有人以为出家人,受人供养,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实在是社会而分利者;殊不知出家僧众,正是社会的福田。佛经记载:一天,佛带领弟子出外化食,来到摩揭陀国一个农夫的家。农夫们正在分发食物,看见佛与弟子们默默站在一旁,知道佛与弟子们是在等待供养,便说:‘出家人,我先耕地播种,才有饭吃呀。’佛说:‘我也耕田种地啊!’农夫说:‘你也耕种?但你的田地、你的耕牛、你的犁具呢?请告诉我,你到底怎样耕种?’佛说:‘出家人以心地为田地,以敬信为种子,持戒为雨水,智慧是锄头,反省是锄柄,禅定是绳子,静念为牛鞭,精进是耕牛,这种耕心的结果,是不生不灭解脱涅槃的收获。’可知出家人是心灵的耕耘者,用智慧的锄头,锄去心中烦恼的杂草,播以佛法种子,然后用戒德雨水滋润心田,禅定绳子来束缚妄想,用精进耕牛牵引自己与他人,共同出离生死,走向佛道。既要修心圣道以自利,还要弘扬佛法以利他,工作繁忙,责任重大,是人中之宝。因名僧宝。
由于佛法僧,皆能增长众生善根,长养众生法身慧命,令人离苦得乐。产生无量功德,犹胜人间金银珠宝,故佛法僧被称三宝。
(二)三宝的类别
关于三宝的类别,贤首国师分为同相,别相,住持等三种。藕益大师依四教仪,立四种三宝,在释门皈敬仪与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中,皆说有一体,理体,化相,住持等四种三宝,大乘义章则分为同体,别体,一乘,三乘,真实,住持等六种三宝,归纳而言:不出事理各二,合共四种。
一别相三宝:指佛在世时,与众生接触的三宝,有大乘与小乘之分。大乘三宝,指佛初成道时,圆证三身,说华严大教的卢舍那佛,为佛宝;华严经及其他大乘经典,是法宝;诸大菩萨及十地圣人,是僧宝。
若从体起用应小乘机言:现丈六金身的释迦牟尼佛,是佛宝;四谛十二因等教,理、行、果,是法宝;依法修行,证解脱道的三乘圣众,是僧宝。以其各别真实示现人间,教化众生,故名别相,又名化相三宝。
二住持三宝:佛灭度后,流传于世间,凡用纸绢绘画,或用金银铜铁铸造,或泥塑木雕的大小佛像,皆能代表释尊,名为佛宝;佛弟子结集,佛一代时教所说的三藏十二部经,是法宝;出家学佛、住持佛法大厦,弘扬佛法的比丘、比丘尼二部僧众,皆名僧宝。
三理性三宝:又名自性三宝,众生本具真如自性,圆明觉照,是佛宝觉义;真如自性,能生十法界圣凡诸法,为一切法轨则,是法宝正义;真如自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是僧宝净义。佛法僧皆依真如自性立,故名自性三宝。
真如自性,是一切法所依据的理体,故又名理体三宝。
四一体三宝:三宝中各具三宝之义。在佛宝言:佛本身觉照明了,是佛觉义;佛亲证诸法实相,是法正义,佛身心清净,是僧宝净义。在法宝言,诸法实相,灵明觉照,是佛宝觉义;原本执持万物,是法宝正义;原本清净无染,是僧宝净义。在僧宝言,僧众修行学佛,能立观智,是佛觉义;能循正轨进修,破邪显正,是法正义;能和合共处,清净无诤,是僧净义。三者互具,不可分割,故名一体三宝。又名同体三宝。
前别相,住持二种,各有形式相貌可见,属事相三宝。后理体,一体三宝,是据理性言,但可以神会,不可以观见,属于理性三宝。事理各二,合名四种三宝。
(三)皈依的意义
皈是皈向,皈敬,皈宿;依是依托,依靠,依赖。如游子归家,依靠父母;如浪子回头,找寻安全的归宿。又如学生信赖老师,随从学习;或信赖任何主义,任何宗教,皆名皈依。问题是:我们所归向依靠的对象,是否真实可靠,能否给人正确的指示与辅导,抑或令人迷失自己,误入歧途。因此,当我们开始归依任何宗教,信赖任何主义之前,都要提高理智,慎重考虑。否则,信赖邪知邪见的人,或信仰导人迷信的宗教,皆有害无益。即使是教人行善,志在生天的信仰,亦得益不大。因为天福享尽,还会堕落。并非真正皈依处。
佛教的真理,纯正究竟,纯善无恶,能令人出离三界,解脱生死,永享无穷的福乐。我们皈依三宝,由事相三宝的启示,远离邪恶,抛弃烦恼,了脱生死,走向离苦得乐的菩提觉道,回归自性三宝的家乡,亲证一体三宝的理体。才是真正的皈依处。印光大师在三皈五戒十善文中说:‘归者归投,依者依托,如人堕海,忽有船来,即便趋向,是归投义。上船安坐,是依托义。生死为海,三宝为船,众生归依,即登彼岸。’该是皈依意义最好的说明。
(四)皈依的仪式
皈依三宝,首先要明白三宝的意义,以及三宝一体的联系作用。例如佛宝,如无法实则无以教化众生,若无僧宝,则无以弘扬正法。又如法宝,若无佛宝,则无证理的人,若无僧宝,则无修学与弘传之众。又如僧宝,若无法宝,则无修学的方法,若无佛宝,则无修学之目的。是以三宝一体,互摄互用,不可分割。我们学佛信佛,必需同时信仰三宝。信佛,学法,敬僧,缺一不可。
目前社会很多人,都自称是三宝弟子,但能理解三宝,真正信仰三宝的人反而不多。或有人不信佛,不敬僧,但能讲解佛法,如各地大学的讲师,只为人讲解佛学,而不看重实际修持。亦有人只信佛,学法,而不敬僧,如在家人住持佛寺,讲解佛经。亦有人只知敬僧,不知佛是何人,法是何义,更谈不上学佛修行,但凭师父吩咐,即使违背佛法,亦义无反顾。分割三宝,破坏三宝,实在罪过。所以信仰三宝,一定要同时归依三宝。深信佛是亲证真理的觉者,四生的慈父,我们归向依靠佛宝的教导,从颠倒妄想中回头,体解大道,发无上心,向菩提觉道迈进。深信法宝,是佛亲证的真理,成佛的方法,我们归向依靠法宝的启示,从邪见迷途中回头,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走向真理之邦,亲证诸法实相义。深信僧宝,是人间导师,世间福田,我们归向依靠僧宝的提携与接引,从五浊恶世中惊醒,在物欲洪流中回头,统理大众,步著诸佛菩萨的后尘,踏著古圣今贤的足迹,奔向宝所,进趣佛道。如是在深信三宝的虔诚意识中,不断止恶向善,净化身心,甚或志愿出家,住在佛法大厦,学佛之行,修佛之法,办佛之事,绍隆佛种,福利众生,才是其正的信仰三宝,归依三宝。
至于归依三宝的仪式,佛在世时,非常简单。过去现在因果经,及四分律受戒犍度中都记载,佛初成道,受商贾兄弟二人之供,食后咒愿:所为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随即劝商人言:汝等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未来僧。商人兄弟言:大德,我今归依佛,归依法,便完成归依仪式。
后来佛到鹿野苑,度憍陈如等五比丘,然后三宝具足。最初归依三宝的是耶输迦的父亲,见佛闻法,心生欢喜,随即向佛说: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唯愿世尊,听我为优婆塞,自今已去,尽形寿,不杀生,乃至不饮酒。后来耶输迦的前妻及母亲,见佛闻法得益,亦向佛言:自今已去,归依佛法僧,听为优婆夷。是为在家二众弟子的开始。可知归依三宝仪式简单,著重个人自动自发,心诚意悦,宣之于口,便算是正式的三宝弟子。
现代人喜欢隆重,故归依仪式,有敷座,请师,唱赞,礼佛,开示,请圣,忏悔,受归,发愿,劝嘱,回向等一连串活动。还加插其他余兴节目,甘露灌顶等等,都是接引众生的方便。其实归依三宝,最重要的是明白三宝意义,信仰三宝功德,自动归向,如说修行:进而负起三宝弟子学法,修法,护法,弘法的责任,才算是真正的三宝弟子。
(五)归依的功德
归依三宝的功德殊胜,优婆塞戒经说:‘是三归依,乃是一切无量善法,至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根本。’又说:‘若能受三归依者,当知是人,所得福报,不可穷尽。’俱舍论言:‘归依三宝,能永远解脱一切苦难。’文殊师利问经:‘若归依佛法僧,及以四圣谛,胜安隐归依,一切苦解脱。’佛说因缘僧护经言:‘归依佛者,得大吉利,昼夜心中,不离念佛;归依法者,得大吉利,昼夜心中,不离念法;归依僧者,得大吉利,昼夜心中,不离念僧。’此外,佛说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灌顶三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希有校量功德经,木串子经等,无不赞叹归依三宝功德弘大,微妙难思。
笔者认为归依三宝的功德殊胜,归依三宝的人,可以增进人天福报,甚至远离生死,终成佛道。因为三宝是黑夜的灯塔,佛是塔主,法是灯光,僧是掌灯人。凭借三宝灯塔光辉的照耀,令人迷途知归,自动自觉,远离邪恶,趋向菩提觉道。故归依三宝,能令人改邪归正,断恶修善,得生善处,永升不堕。折伏罗汉经记载,忉利天中有一天人,天福享尽,五衰相现,将堕猪胎,求佛救护。佛教他归依三宝,得免堕落畜道,转生人间。后遇舍利弗接引见佛,请佛说法,即证阿罗汉道,永断烦恼生死。
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说:过去有一位三十三天子,天福享尽,天主教他诚心归依三宝,口念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七日后命终,天主不知其神识生在何处,来请问佛。佛言:因归依三宝功德,转堕为升,已生兜率陀夭。可知归依三宝,永离恶道,得生善处。
综上可知:三宝,是生死苦海的慈航,佛是航主,法是舟航,僧是水手。在三宝慈航普度中,能令人横度生死苦海,跃登涅槃彼岸。归做三宝,乘佛法船,截生死流,永别六道轮回,回返真理的故乡。
三宝:是设备完善的超级诊所,佛是无上大医生,法是无上圣药,僧是精明的药剂师,也是仁慈的护理人员。在三宝悉心治疗与照顾中,能令人却病延年,身心健康。归依三宝,接受佛法治疗,身心重病;可以彻底改善人不良的思想,取消人不规则的行为,净化人间,福利社会。
三宝是高级的教育学院,佛是慈悲的院长与监督,法是教育的目的与方法,僧是助教兼管理人员。在三宝德智并重的教育培训中,能令人扩展智慧,提高德性。归依三宝,福慧双修,品学兼优,学业成功,必然成佛。
三宝是佛道的父母,佛是散播菩提种子的慈父,亦是提供法乳的慈母;法是精神补品,高级营养素;僧是仁慈勤劳的褓姆。在三宝慈悲博爱的怀抱中,能令人善根增长,福慧具足。归做三宝,住入佛家,营养丰富,法身道体,日益壮大,将续佛慧命,绍隆佛种,登法王位,利益无量众生。
所以,我们欲想上升不堕,享受人间天上的福乐,当归依三宝。想度生死海,登涅槃岸,当归依三宝。想却病延年,身心健康,净化人间,福利社会,当归依三宝。想充实佛学知识,进德修业,利己利人,广度众生,当归依三宝。想获三宝加被,善神拥护,继承佛志,荷担如来家业,当归依三宝。而且是正信的,坚定的归依,尽形寿,献身仑,永不转移信仰的归依。否则,今天归依三宝,明天归依天仙;或今日拜这位师父,明天又跟另一位金刚上师,如是转来转去,很容易转入歧途,迷失方向,或走向罪恶,毁灭自己。所以本人希望各位,在认识佛教历史,认识佛教真理,认识佛教精神,以及明白归依三宝的意义之后,能发心归依三宝,坚定自己的信仰,永不转移,然后可以获得归依三宝的真实利益,才能改善自己的命运。
版权所有:准提咒感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