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咒感应网

索达吉堪布:普贤行愿品释 第十课

发布时间:2024-06-30 05:00:49作者:准提咒感应网
索达吉堪布:普贤行愿品释 第十课

第十课

思考题

1.默写发愿往生净土的偈颂并解释其意义。

2.从“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这个偈颂,你对大乘的理念有什么样的认识?

3.既然众生没有边际,那实际上众生不可能度尽,既然如此,发愿度尽众生是不是一种狂妄心呢?为什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丁三、往生净土之回向: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障碍,亲自面见阿弥陀佛,随即往生极乐世界。

在念这个偈颂时,大家应该随文发愿,这样就具足了往生极乐世界的第四因。去年我们学习了《极乐愿文》,在往生极乐世界的第四因中,乔美仁波切详细宣讲了发愿临终面见佛菩萨、发愿死时断除对轮回之贪执、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发愿往生后所获之功德。许多道友对这些道理有印象,大家应该知道如何发愿。

所谓临命终,就是外气已经断、内气还没有断的时候。按照《观经》的说法,临终时相应各人的不同根机,有些人是阿弥陀佛亲自来迎接,有些人是二大菩萨迎接,有些人是阿弥陀佛幻化出佛菩萨来迎接。不管是哪种情况,都要依靠阿弥陀佛的加持净除自相续的障碍,这样才能往生极乐世界。虽然有些大德认为有带业往生者,但这是就微细业而言的,如果没有净除粗大的业障,那不可能往生极乐世界。

总的来讲,往生极乐世界的障碍是一切罪业,具体来讲,往生极乐世界的最大障碍是舍法罪和五无间罪。就显宗自宗而言,这两种罪业是最严重的罪业。如果想往生极乐世界,就要通过修持金刚萨埵等法门忏悔无始以来的罪业。否则,我们的期望很高——临终时阿弥陀佛要亲自来迎接我!但到了临终时,不要说阿弥陀佛,甚至菩萨都没有来迎接,也许是阎罗狱卒或者生前杀害的众生来迎接自己,那就太可怕了。

人死的时候非常痛苦。《佛说五王经》中说:“人死之时,四百四病,同时俱作,四大欲散,魂魄不安。”在这个众苦交迫的时刻,唯有生前所造的福德能够帮助自己。《大庄严论经》中说,人死时唯有善根福德能伴随自己,除此之外,世间的荣华富贵、名声地位都一无所用。所以,自己的心在临终之际能否转向清净刹土,关键是取决于生前有没有积累善根。如果一方面自己有善根,一方面又得到了佛的加被,见到了阿弥陀佛的尊颜,那就非常好了,在阿弥陀佛加持下,自己的所有障碍会净除,之后就像莲池大师在《西方发愿文》中说的那样,“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

一方面来讲,往生极乐世界是非常遥远的,但对有善根的人来讲,这也是非常容易的。关键就看平时有没有结上往生净土的善缘。不管你有没有智慧和辩才,只要具足信心和菩提心,经常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经常观想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一点都不困难。

大家也要知道,人在临死时能否解脱,周围的环境也很重要。《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有些人福报比较大,临死的时候周围有很多道友为他们诵经念佛,他们自己也能发起善心,结果顺利获得解脱。有些人平时修行还不错,可是临死时周围都是不信佛或者对佛教半信半疑的人,在这种恶缘影响下,自己也生起恶念,结果不但没有解脱,反而堕入三恶趣。所以,大家应该为临终者创造有利于解脱的环境。

其实,只要如理如法地修行,人人都应该有往生净土的机会。讲完《观经》的九品往生后,我在不同场合中发表过这种想法——我觉得自己确实有往生极乐世界的把握。为什么呢?因为从《观经》来看,许多比我下劣的人都有往生的机会,而我并没有像屠夫一样天天杀生,自己多年来对佛菩萨的功德有发自内心的随喜,自己的大多数时间也在行持善法,如果我这样的人不往生极乐世界,谁还能往生极乐世界?开玩笑,这样说可能口气太大了。

在汉地历史上,有许多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隋朝有一位寿洪法师,他平时念佛非常精进,临终时兜率天的天人前来迎接,寿洪说:“我心里期望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不去天界。”于是他令大众念诵佛名。过了一会儿,他忽然说:“佛从西方来了。”说完就安详往生了。

由于汉族人比较重视历史,所以很多往生事例都被立成了文字。藏地虽然也有很多往生的事迹,但被立成文字的却不多。其实从百分比看,藏地的往生者绝对不会少于汉地。在藏地每一座寺院、每一个老人口中都流传着精彩的往生公案。但因为藏族人普遍有这种观念——只要好好念佛、做善事,必定会得到解脱,所以人们不觉得往生有什么大惊小怪,很多公案都没有记载下来,这也是比较可惜的。

多年以来,我翻阅了大量的显密经论,也以自己的智慧分析了很多前辈高僧大德的教言,由此生起了坚定不移的信念——只要具足了往生四因,一定会往生极乐世界!对我自己来说,在理论上没有任何怀疑,自己能否往生极乐世界,就看有没有求生净土的心了。

人的心有时候特别奇怪,本来黄金在世间很值钱,可是某些人却不喜欢黄金。某些修行人也是如此,本来极乐世界非常殊胜,可是他们却没兴趣求生极乐世界。希望大家观察自己的心,如果发现自己对往生净土提不起兴趣,就要多阅读前辈大德的教言,想方设法提起这方面的意乐。其实大家应该想一想:如果临终时能见到阿弥陀佛,遣除一切障碍,一刹那往生到极乐世界,彻底远离生老病死,永远享受无漏的安乐,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事情啊!这几年以来,我们学习了《极乐愿文大疏》和净土五经,按理来讲,每个人对往生极乐世界都应该产生意乐,如果还是提不起求生净土的心,甚至对往生净土还不如去某地游玩兴趣大,那真是不可救药了。

人生是很短暂的,谁都无法肯定自己何时离开世间。有些实修法讲,今天晚上睡觉时也不能肯定明天能不能醒来。在噶当派的教言中,有通过三种根本、九种因相、三种决断而修习无常的窍诀。如果对这些道理稍加思维,就很容易知道人命是非常脆弱的,死亡很快就会到来。当我们离开世间时,心识还会不断地延续,那时是前往善趣还是恶道,就看生前的修行状况了。如果自己因缘比较好,遇到并且努力修持了净土法,即便以前造过很多恶业,死后也会有很好的去处。

佛经和前辈大德的教言都说,解脱主要依赖于自己。有些人遇到了很好的上师,这当然会对解脱起一定作用,但有时候上师也会成为《俱舍论》所说的“能作因”,只是对你的解脱不起障碍而已,所以上师对于解脱并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看自己的努力。

这个偈颂和下一个偈颂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发愿文,藏地有些大德经常念这两个偈颂来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以后大家也可以念这两个偈颂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丁四、现前大愿之回向: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愿我往生极乐世界以后,现前成就一切普贤大愿,令一切普贤大愿都得以圆满,之后利益一切众生。

往生极乐世界是现前普贤大愿的最快途径。我们在人间发的所有大愿,如“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恒转理趣妙*轮,我深智力普能入”等,这些境界只有到极乐世界后才能真实现前。

有些老师对幼儿园的孩子说:“如果你现在好好读书,将来就会考上大学,那时候你所有的心愿都会实现。”当时小孩子也许觉得老师的话是天方夜谭,但他们长大以后就知道老师说的都是真的。同样,现在普贤大愿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但当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以后,这些大愿都会变为现实。

为什么在极乐世界能实现一切普贤大愿呢?《无量寿经》中说,阿弥陀佛往昔发愿:“若我成佛,于彼国中所有菩萨于大菩提咸悉位阶一生补处……若不尔者,不取菩提。”既然极乐世界的有情都是一生补处菩萨,这些菩萨当然能实现一切普贤大愿。因此,对凡夫人来讲非常遥远的普贤大愿,到极乐世界以后都将圆满实现,并且那时自己会具足度化众生的威力,不像现在这样相似地利乐有情,而是真实、恒常、无勤地利益有情,暂时将众生安置于人天善趣,究竟令众生断除一切障碍、获得无余涅槃。

大家应该知道,往生极乐世界最终是为了利益众生。华智仁波切在《现观庄严论总义》中说:大乘道的目标不是成佛,而是利益众生。现在个别人求生净土只是为了自己快乐,其实这种人不一定能往生,因为极乐世界没有自相的声闻缘觉行者。我在课堂上说了无数次,往生极乐世界的前提就是发菩提心。《观经》中也多次提到发菩提心。因此,作为修净土法的人,一定要发菩提心,否则自己的发愿是不究竟的。现在个别大德说,只要念佛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当然,阿弥陀佛的愿力不可思议,念佛肯定有往生净土的因缘,但我还是希望大家不要忘了利益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后不是像三十三天的天人一样整天放逸、享受欲妙,极乐世界的主要事情就是利益众生。《极乐愿文》中对此讲得很清楚,极乐世界的菩萨每天前往杨柳宫、普陀山、邬金刹土等净土,在诸佛菩萨面前听受大乘妙法,之后以各种方式利益众生。

《普贤行愿品》中的很多境界对我们来说是很难想象的,我们只能大概了解其意义,要真实感受这些境界是有困难的。比如,世界没有缩小,微尘没有扩大,但是一尘中却有无量世界,我们对此怎么样想也不理解。其实,这类道理在大乘经典中常有宣说。有一部佛经中说:现在我们这个世界正处于住劫,但有些众生觉得这个世界正处于坏劫,有些众生觉得正处于成劫,还有些众生觉得正处于空劫。这部经中又说:我们觉得是上方,而有些众生觉得是下方;我们觉得是左边,而有些众生觉得是右边。所以,众生的业力确实不可思议,在某种共同业感支配下,我们觉得世界是这样的,而在另一种共同业感支配下,很多众生觉得世界是另一种样子。如果能经常思维这些道理,我们就会知道:虽然现在很难想象《普贤行愿品》中的境界,但自己还是要以信心接受这些道理,因为它们是无法否认的真理。

其实在佛教中,信心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信心,他就会舍弃很多珍贵的道理。现在很多世间人对佛教嗤之以鼻,根本不放在眼里,以这种态度,他们永远也无法趣入佛法的智慧大海。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以智慧对佛法进行观察、研讨、辩论,但在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以信心趣入佛法。在佛教的历史上,很多开悟者显现上是笨笨的,并不是特别聪明。现在有些人看起来很聪明,说话时眼睛一直转来转去,对天下大事无所不知,可是这种人不一定能开悟,因为他们小聪明太多了,对什么真理都产生邪分别念:这也不对,那也不对,这里说错了,那里也不合理。在他们的分别念当中,什么都没办法接受,唯一能接受的就是自己的想法,可是自己的想法只是一大堆邪见。

密宗的续部中说,如果有稳固的信心,即使愚笨者也很容易证悟法性。往生极乐世界也是如此,为什么往往是不识字的老人临终时出现各种瑞相,安详往生极乐世界?原因也是这样的。因此,对于殊胜的普贤大愿,即使现在不能理解,我们也应该以信心接受,这样能圆满很多资粮。

丁五、现前授记之回向: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阿弥陀佛的眷属都是清净的圣者菩萨,愿我往生彼国后立即从殊胜的莲花中化生,亲睹无量光如来的尊颜,如来用右手放在我的头顶并授记:善男子,你将来某时在某世界成佛,佛号为……,所化眷属为……

从“彼佛众会咸清净”这句经文,我们可以知道极乐世界的群体是极其清净、善妙、快乐的。娑婆世界的群体有很多是非,这样那样不好的事情不断发生,众生聚集在一起经常造恶业,很少造善业。而极乐世界的群体都是具足智慧、悲心、功德者,相续中没有任何恶劣的习气,他们聚集在一起都是行持大乘佛法、利益众生。

往生极乐世界以后何时见到阿弥陀佛,要观待各人的善根和因缘。善根好的人马上就能见到佛,善根差的人要在莲花苞中住五百年后才能见到佛。《莲宗宝鉴》云:“若人种善根,疑则花不开,信心清净者,花开即见佛。”有些经典中说,有疑心的人虽然往生到极乐世界,也具足各种上妙受用,但八万年中见不到阿弥陀佛,只能听到阿弥陀佛说法的声音。就像我在经堂传法时,个别道友在家里能通过收音机听到说法的声音,但是看不到我的身体一样。所以我们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后不要因为心存怀疑而很长时间见不到佛。

一般来讲,利根者于加行道得到成佛授记,中根者于见道得到成佛授记,钝根者于八地得到成佛授记。在释迦牟尼佛的传记中,经常有世尊往昔在某位如来面前得到授记的说法。法王如意宝也得到过很多授记,比如菩提金刚曾授记:“单坚阿拉木天喇荣沟,邬金莲师化身名晋美,彼于菩萨四众眷属中,广弘显密教法如明日,利生事业顶天立地也,清净所化眷属遍十方,凡结缘者皆生极乐刹。”

往生极乐世界后虽然有了无量功德,但还需要阿弥陀佛为自己授菩提记。印度某大德造的注释中说,所谓“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这说明需要佛的当面授记。因此,此处所谓的授记,不是往生后见不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写一张纸条“你将来如何如何”,然后让观音菩萨传给自己。所以我们要发愿:愿我往生极乐世界以后亲睹如来无量光,亲自得到成佛的授记。

凡夫人相续中有很多烦恼和不好的习气,就像旁生不喜欢清净的食物却喜欢不清净的食物一样,许多凡夫人对于成就菩提、度化众生往往不觉得很稀有,对贪嗔痴的对境却特别耽著。身为凡夫人,我们也能看出自己的很多毛病:如果要听闻佛法或者做有意义的事情,就像爬山一样很辛苦;如果要干坏事,就像下坡一样轻松。很多人造起恶业来兴致勃勃,过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不觉得长;如果要他们行持善事,闭关七天都觉得太漫长了,天天掰着指头数日子:已经过了一天、两天、三天……,还有两天才结束,我该怎么办啊?作为凡夫人,行持善法的确非常困难。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在清净的莲花中化生,亲见阿弥陀佛,获得成佛的授记,那个时候行持善法就容易了。

丁六、利益有情之回向: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愿我得到阿弥陀佛的授记以后,自己幻化出无数百千俱胝化身,以广大的智慧周遍十方利益一切众生。

极乐世界的菩萨幻化无量身体,之后来到十方世界的所化众生面前,以智慧为众生宣说佛法,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众生远离贪嗔痴,获得智悲力。虽然他们暂时会以善巧方便让众生过得快乐,但最终目的还是让众生解脱。在《西方发愿文》中,对此说得很清楚:“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

《普门品》中说,众生应当以何种身得度,观音菩萨就会相应示现沙门、比丘、国王、婆罗门等身相。《华严经》中说,菩萨的化身是不可思议的,只要对哪一类众生有利,菩萨就会显现那种身体来度化众生。现在这个世界有没有菩萨呢?绝对是有的。只不过我们不一定发现。很多菩萨通过示现一般的身相,与众生一起说话、做事甚至“同流合污”,最终将众生引入解脱道。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对菩萨的示现观清净心,一方面要发愿像菩萨一样以各种方便饶益众生。

从这个偈颂可以知道,往生极乐世界不是为了吃得好、穿得好,往生以后不是天天坐在那里享受。有些退休干部每天没事情做,白天到茶馆喝一点浓茶,晚上在家里喝一点小酒,每天都这样虚度时光。极乐世界的菩萨不是这样,极乐世界虽然是非常快乐的刹土,但是那里的菩萨没有其他事情,每天唯一的工作就是圆满功德,一旦圆满了功德,他们就会精进地利益众生。所以,修净土法门者在人间时一定要培养利他的菩提心。

有些人可能怀疑:极乐世界是不是幻想出的世界呢?乔美仁波切解释说:极乐世界跟我们现在这个人间一样,它是真实存在的一个世界,只不过那里的生活和人间的生活有很大区别:在人间,众生每天为了吃喝拉撒而感受许多痛苦;而在极乐世界,众生没有任何痛苦。

有些偏僻地方的人到了非洲后大吃一惊:啊,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可怜的众生

!到了发达国家后又大吃一惊:哇,世界上有这么多财富圆满的众生!同样,孤陋寡闻者也会对极乐世界产生怀疑。不管怎么样,如果我们现在能发愿,将来一定会往生到极乐世界,这种往生绝不是入于一种幻想或者梦境。对于极乐世界的存在,前辈大德有很多有理有据的文字,只不过某些人在这方面不太了解,再加上受邪知邪说的影响,导致产生了怀疑,这些人要在净土理论方面进行充实。

归根结底,往生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获得菩提授记,这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众生。从历史上看,很多大德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往生极乐世界的。法王如意宝就是这样的,他在生前最后一次极乐法会上开示说:“这次极乐法会来的人非常多,这也许是我们最后一次的聚会,但愿不要如此,愿我们将来还能相会。如果我离开人间,在我死后有可能还没满七七四十九天或者在母胎中还没住满九个月零十天,你们就认定所谓的转世活佛。但如果我有自在的话,我离开人间后绝对不会无间就来娑婆世界,我应该无间往生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以莲花般柔软的右手放在我头顶上后,得到菩提的授记。从此之后,智慧、神通等获得自在,做利益有情的事不会像现在这么弱小……那时再入轮回的时候,对于总的南瞻部洲和雪域西藏的众生,尤其是康巴地区我自己住的这个色达的有缘弟子,我以大悲心何时也不会舍弃。”

(本来,藏传佛教有寻找上师转世灵童的传统,但因为法王有这些教诫,所以我们没有寻找法王的转世灵童,很多弟子只能唱“祈祷上师乘愿再来”而已。现在有些领导一口咬定:“法王说过,他从来不会转世。”但这种说法也是不对的。虽然法王说自己暂时不会来人间,首先会往生极乐世界,但法王并没有说他永远不来人间。)

在座道友当中,有些人见过法王,有些人没有见过法王,不管怎么样,大家都和法王的法脉有缘,如果经常修持法王传下来的法要,比如开极乐法会时念诵阿弥陀佛心咒,开金刚萨埵法会时忏悔罪业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或者修持法王传下来的甚深密法,肯定有希望往生极乐世界。

丙三、宣说发愿之际:

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

乃至虚空、世界、众生、众生的业和烦恼穷尽,我的愿力才会穷尽,因为虚空等无有穷尽,所以我的愿力也恒时无有穷尽。

虚空无有边际,所以世界无有边际;世界无有边际,所以众生无有边际;众生无有边际,所以众生的业和烦恼无有边际;众生的业和烦恼无有边际,所以利益众生的愿力无有边际,这就是菩萨的伟大愿力。往昔文殊菩萨和地藏菩萨都发了无有边际的利他大愿。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也发愿:“乃至有虚空,以及众生住,愿吾住世间,尽除众生苦。”

有人可能会想:如果众生没有边际,那实际上众生不可能度尽,既然如此,发愿度尽众生是不是一种狂妄心呢?不是。所谓度尽众生,这是从发心角度而言的。对于无边的发心,《菩萨璎珞经》说得很清楚:“菩萨初发心,弘誓甚广大,要尽虚空际,所愿乃具足。”往昔释迦牟尼佛、迦叶佛就是这样发愿的,虽然他们从成佛乃至涅槃期间并没有度尽一切众生,但依靠这种无边的发心,他们快速圆满了成佛的资粮。所以,如果有人想很快成佛,就要有无边的发心。

无边的发心才是大乘的发心,而有边的发心,比如只度化自己的家人、只度化本民族或者国家的人,这种狭隘的心态不属于大乘的理念。没有详细观察时,很多人觉得发菩提心很容易。如果问起来:“发菩提心的人请举手。”很多人都会把手举得高高的。但这些人应该想一想:自己到底发的是什么心?是发愿度化有边际的众生还是无有边际的众生?

在这个世界上,菩提心是最伟大的思想。《入行论》中说,自己的父母、仙人甚至梵天在梦中都没想过度化天下一切众生。如果一个人要度化与自己不相干甚至害我、打我、杀我的一切众生,世间人可能会觉得这个人精神有问题:怎么他对自己的亲朋好友不关心,反而要度化自己的怨敌?我的有些亲戚就是这样,当我拿钱帮助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甚至曾经有矛盾的病人时,有些亲戚特别生气,他们狠狠地说我:“你怎么帮助这个和我们有仇的人啊?”当然,他们不理解也是情有可原的,世间人的想法就是这样的。

所谓的“我”,这是一个非常狭隘的范畴,大乘佛教的精神完全超越了“我”的家庭、“我”的民族、“我”的国家等狭隘的范畴,它是无条件帮助一切众生的无限大爱,这就是菩提心的真义。在世间任何宗教和哲学中都找不到像菩提心这么伟大的思想,世间人的思想都是为了自我,为了维护小小的自我,人类甚至造出了原子弹,只要按一下按钮就能毁灭无数众生。在这个颠倒迷乱的时代,如果谁能遇到大乘菩提心法门,并且发起度化一切众生的菩提心,那确实是不幸当中的万幸!因此,每个人都要努力生起菩提心,要努力将菩提心付诸于实践,即使自己暂时生不起菩提心,也要对它产生欢喜心。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准提咒感应网